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鹿技术

驯鹿的饲养及繁殖


    驯鹿(Kangifer tarandus)属偶蹄目,鹿科,是产于北极和近北极地区的动物。在我国驯鹿主要栖息于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密林里,活动范围在东经120°15′~123°35′,北纬51°15′~53°15′的地区,具有很强的耐寒性。驯鹿的经济价值很高,其茸、皮、肉、乳均可利用,同时又因其长相奇特,十分驯良,在动物园中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驯鹿在哈尔滨动物园已有近20年的饲养历史,以前由于各种原因,饲养繁殖效果不理想。自1995年以来,对其饲养繁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1995~1998年间共繁殖驯鹿11只,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母鹿繁殖率达100%,幼仔成活率达100%。  

  1 饲养环境及方法  

  1.1 自然概况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15′~127°30′,北纬45°20′~46°20′,年均气温4.5℃,平均降水量581.2mm,日照时数为2461.9小时,风速年平均3.4m/s。由于驯鹿生长在北极和近北极地区,适宜寒冷地区生活,因此这样的环境特点适宜驯鹿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1.2 饲养环境及管理方法  

  1.2.1 饲养环境  

  我园的驯鹿饲养在大鹿苑内,是由内蒙古满归引进的,共计5只(3♀、2♂),笼舍面积为360m2,内设有朝向东北方面的避风雨棚一座,面积为25m2,圈舍周围有高大的树木遮阴,地面为红砖铺成的坚硬地面,运动场内设有两个水泥砌成的高于地面50cm的100cm×35cm×40cm的料槽两个,并有厚铁板焊成的水槽两个。  

  1.2.2 饲养标准  

  在野生情况下,驯鹿一年四季主要采食石蕊,其次是木本植物的嫩枝叶。人工饲养,环境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运动量大为减少,同时也不可能任意选择食物,为了使其营养消耗能够达到平衡,要适当供给一定数量的精饲料,同时也要保证粗饲料的充足供应。经过科技人员多年探索及实践,制定了哈尔滨动物园驯鹿饲料标准如下:5至9月份,每天每只公鹿饲喂颗粒料2.00kg,母鹿1.75kg,三棱草或鲜稗草足量任其采食。10月份至翌年4月份公鹿饲喂颗粒料为2.25kg,母鹿2.00kg,干柞树叶足量,并根据情况每只鹿供给1.5~2.00kg胡萝卜、大头菜或白菜。全天的饲料分两次投喂,上午8∶30和下午16∶00点。  

  1.2.3 饲养管理方法  

  驯鹿的饲养对笼舍环境卫生要求严格,因此每天上班后必须先彻底清扫笼舍,洗刷料槽、水槽。水槽内要保证有足够的清洁饮水,每2周对笼舍及饮食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夏季要特别注意防暑,气温超过28℃时可对地面洒水降温,也可以给鹿冲澡。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驯鹿发情期,为防止在配种期间同性鹿为争夺配偶造成意外伤亡,在8月中下旬应锯掉2茬茸。冬季鹿舍无需加温取暖,可在避风棚内多加些垫草。冬季要保证饮水充足。哈尔滨地区冬季寒冷,水槽内的水很快就结冰、冻实,为保证饮水,可给温水供其饮用,并勤添勤换,同时圈舍内可保留一些清洁的积雪供其舐食。此外在饲料中可适当提高食盐比例,以增加饮水。  

  2 繁殖  

  2.1 性成熟年龄  

  雌鹿1.5岁性成熟,个别发育好的当年就可参加交配,繁殖能力很强,一般繁殖寿命可达14年。雄鹿2.5岁性成熟,3岁可以参加配种。在哈尔滨地区,驯鹿寿命可达20岁左右。  

  2.2 发情  

  驯鹿发情期在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 10月中旬为旺期。在这一时期雄鹿凶猛异常,常为争偶打斗,并主动袭击人,同时表现有颈部明显增粗,整天追逐雌鹿,嗅其阴部,同时常“嗥、嗥”吼叫,尿频,除饮水增加外,很少采食。交配期过后,雄鹿大为消瘦。雌鹿发情表现不很明显,外阴稍水肿,有少量粘液,主动靠近雄鹿,采食变化不明显,雌鹿发情后13~22天受孕率较高,发情高潮持续2~4天。  

  2.3 交配  

  驯鹿配种应选择健康的雄鹿,采用一雄多雌的方式。驯鹿交配多在清晨或傍晚,环境安静,天气凉爽时进行,交配持续时间约在20秒左右,每天交配次数不定。在配种期间应适当增喂一些苹果及维生素E,以提高受孕率。  

  2.4 妊娠与产仔  

  2.4.1 妊娠  

  驯鹿妊娠期为225~240天。妊娠前期,雌鹿采食运动状态变化不明显,妊娠后期采食量加大,逐渐肥胖,被毛光亮,性情温顺安静。在妊娠期间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特别是钙、磷的补充及其比例的调整。此外,还要注意不要惊吓并尽可能避免抓动物,以免发生流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三棱 胡萝卜 树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