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鹿技术

我国养鹿业现状及梅花鹿的养殖技术




    三、梅花鹿养殖技术

    1.品种与特征。

    我国现在饲养的梅花鹿多是东北梅花鹿和人工选育培养的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梅花鹿茸的品质优于其他鹿茸。梅花鹿一般1.5~2.5岁时性成熟,适合配种年龄为2~3岁,每年秋季9~10月发情,10月为发情旺盛期,母鹿发情周期平均为12天,持续12~36个小时,妊娠期230~250天,第二年5~6月份分娩,每胎一般产1崽,偶尔也有产2崽。梅花鹿食性广,采食各种植物的嫩枝叶,且耐粗饲,适应性、生存能力、抗病力都很强。

    2.鹿场设计与建造。

    鹿喜欢栖息于寂静而又隐蔽的场所。鹿场的地形应当是地势比较平坦,稍有向南或东南倾斜的小坡度,这样便于排水和保持鹿场干燥。要避开喧闹、污染的环境,在避风、向阳、有利于排水、土质坚实、透水性好、无污染的沙质土壤上建造最好。鹿场与居民区应保持一定距离,应远离牛羊圈舍,以减少疫病的发生。

    鹿舍是圈养鹿群采食、反刍、运动和休息的综合性场所,应分公鹿舍、母鹿舍、育成鹿舍、产房、病鹿隔离舍等。一个圈舍建筑面积为长14~20米、宽5~6米,运动场长25~30米、宽14~20米,这样大的鹿舍可养公鹿20~30只,或母鹿15~20只,或育成鹿30~40只,或断乳仔鹿45~65只。养鹿户可根据自家的条件适当缩小鹿舍面积。

    种用价值高的和生产性能高的壮年公鹿应单独设舍或扩大活动面积。三壁式鹿舍的房前檐距地面2.1~2.2米,后檐高度为1.8米左右。棚舍后墙留有通风窗,春、夏、秋季打开,冬季封严。鹿舍内的地面应前低后高,最低点应比运动场高3~5厘米,以防前檐滴水流入舍内。墙壁应留有后窗,无前墙,寝床可用木板寝床,保温性能好,也可用砖、水泥砖铺地或用石灰、黏土、沙砾三合土夯实。运动场地面有砖铺、水泥、沙壤土等几种,最好以三合土或黏土作基地,然后再在其上加铺含沙较多的泥土,使鹿群不易挖掘,这种地面的排水性也较好。产圈建于鹿舍的一侧或一角,冬天保暖,夏天防晒,面积以6~10平方米为宜。另外还有圈门、隔栅、通道、围墙。

    鹿群喂饮设备包括料槽、水槽,鹿场还需要建饲料加工调制室(主要设备有料箱、泡料槽、锅灶、水箱、粗饲发酵间、饲养人员休息室)、精料库(以能存放3~6个月的精饲料量为宜)、粗料棚(储存干树叶、干草、豆荚和粉碎后的农副产品)、青贮窖和常用机械设备。

    3.饲养管理。

    完全圈养的梅花鹿每年每只平均需要精饲料350~400公斤、粗饲料1200~1500公斤,需饲料地面积0.1~0.2公顷。

    (1)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配合饲料时应以青绿多汁饲料和粗饲料为主,尽量利用本地价格低、数量多、来源广、供应稳定的各种饲料,以降低成本。

    (2)合理搭配饲料。鹿在不同时期,对营养的需要有所不同,如公鹿在配种期、生茸期营养需要比母鹿多,母鹿在妊娠期、哺乳期营养需要更多。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应提前作好饲料的供应计划,认真地进行饲料调制。腐烂、发霉、有毒的饲料坚决不能喂。

    (3)定时定量饲喂。饲喂次数要相对固定,每天定时、定量喂给多类饲料,每次喂量要适当,如果喂量不足,喂后不久鹿又饥饿,不但不能安静休息,也影响鹿的消化机能,所以喂量不要忽多忽少。鹿具有发达的视、听、嗅、味等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异常敏感,因此,建立巩固的饲喂条件反射,对提高鹿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具有特殊意义。在养鹿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饲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不能随便提前、拖后和改变。一般情况下,饲喂时间随季节而变化,但应保持相对稳定。饲喂顺序在圈养方式下,以先喂精饲料后喂粗饲料为宜,饲喂次数以每天3次为宜,冬季白天2次,夜间1次。

    (4)保持饲料量及种类的相对稳定。鹿对采食的饲料具有一种习惯性,瘤胃中的微生物对采食的饲料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当饲料组成发生骤变时,不仅会降低鹿的采食量和消化率,而且还会影响瘤胃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进而使鹿的消化机能紊乱和营养失调。因此,在变换饲料时必须逐渐进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鹿茸 鹿肉 排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