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一般是公司投资科研享受成果,我国是政府投资科研,成果为国家所有。在畜牧科研投入上,政府重视肉蛋奶,不向特产倾斜,而且藐视,这是鹿病研究投入不够的原因之一。建国以来,鹿病研究国家课题只有鹿晃腰症研究、鹿丝虫(晃腰)病研究、坏死杆菌病研究、结核病研究等几项,狂犬病研究、钩端螺旋体研究是单位出资研究。有些病因得不到资助,使研究无法进行。用卡价苗免疫,现在公认效果很好。但是卡介苗免疫注射极不规范,注射方法:皮内、皮下、肌注射;注射部位:耳部、尾根部、股内部;剂量:人量,2个人量,甚至10个人量;注射时间:生后第1~15天。刘清河等报道(中国兽医学报,1995)用BCG(冻干卡介苗)给鹿免疫,结果仔鹿保护率99.7%,成鹿保护率99.9%。如此不规范的免疫方法保护率究竟达到多少,无人研究。
3.3 虽然我国农、林、牧、副、渔、工、农、商、学、兵,党、政、军、医、青各行、各业、各部门都在养鹿,可谓婆婆众多,可管事的婆婆却没有,全国究竟养多少鹿?生产多少茸?有多少养鹿场户?无人知道,致于养鹿兽医从业人员数量、水准、素质更无人说清。自从1997年国有鹿场转制以来,私营养鹿爆炸式发展,南方一些养鹿场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多是国有鹿场退休人员或具有养鹿经验的实践家,这些人善于常规饲养,也能打针注射,多数人对于解决深层次的鹿病诊治力不从心,也是造成一些养鹿户由于鹿死亡而破产倒闭的原因。如南方某些鹿场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养鹿数千只,没有专职兽医人员,鹿的常发病结核病、坏死杆菌病、放线菌病、仔鹿下痢病等得不到有效防治,影响了农户养鹿的信心,影响产业的发展。所以加强养鹿兽医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诊治水平是摆在养鹿业面前的十分迫切任务。
4 防制措施
4.1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医疗战线和兽医战线的基本方针,鹿由于诊断困难,保定困难,更应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一,应给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条件。因为鹿一生都是在鹿舍中渡过的,建筑鹿舍时北方考虑防寒,南方考虑避暑,要有一定面积,地面平整、清洁、排水良好。通风良好,要避免贼风,阳光充足要避免太阳幅射,减少有害气体及灰尘的影响。现在农民建的鹿舍普遍是“墙高圈小,不通风,又老少同堂”,不利于鹿的生活与生产。
第二,要保证鹿的营养需要。家养鹿已经不能自由选择采食,所食之物皆靠人供给,人就应该设法保证鹿生活中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既要有量的保证又有质的要求。如仔鹿的佝偻病是缺钙或钙磷不平衡引起的,白肌病是缺硒和维生素E引起的。所以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尽量作到饲料多样化适口性好,使其多采食,以保持营养平衡与互补,而且数量要足,保证吃饱,如鹿的咬毛症,虽然原因不明,但一般饲料充足的鹿发生咬毛的相对的少。
第三,是科学的饲喂。就是要按鹿的生物学要求喂给饲料,除量足质好之外,还要做到三定,即定时、定量、定质,重要的是不能突然更换或增减饲料,这涉及到鹿有个适应过程,主要是瘤胃微生物更需要适应过程,饲料突变,突然增加鹿喜食饲料是引起胃肠病的重要原因。
第四,加强鹿的驯化。通过驯化可以使鹿变得温顺,虽然达不到(除非人工哺乳驯化)像牛羊那样任人抚摸,但人可以靠近,1m之内鹿不会惊慌,给观察提供了方便,也给吹针注射、镦针注射提供了方便。不然,10m之外鹿就骚动、乱跑、乱撞,无法确定神态、行动等是否正常。驯化可以提高鹿对环境适应力,提高鹿抗应激能力,会减少由应激引起的疾病,所以养鹿场应当将鹿的驯化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鹿的驯化方法极为简单,可以用“常接触”三个字来概括。只要人经常接触鹿,鹿就会变得老实。人越不接触鹿,鹿就越怕人,人怕伤鹿就越不敢接触鹿。形成恶性循环。
4.2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鹿场的兽医主要任务不是治病而是防病。有的鹿场领导说:“防病花多少钱都可以,让鹿不生病,生病的鹿我杀掉,我们的鹿很整齐。”他的话有些偏激,但他重视预防是对的,与有些鹿场预防不肯花一分钱,得了病舍得买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相比,前者大有可取之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teyang/lu/2008-12-12/3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