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海参发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三、严格参池清淤消毒,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参是底栖的水生动物,其生长均栖息于水层的底部。因此,底质环境和水质是海参栖息的重要条件,其水质和底质恶化带菌量高也是海参发病的主要根源,所以用虾池改参池,应选择泥沙底质并要进行清淤改造。清淤不仅可减少泥中酸性腐化物危害,并能加深蓄水。池塘清淤后亩撒50--100公斤生石灰或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一周待药物消失后,方可进水肥池及投苗养成。养成三年以上的参池由于长期积累的淤泥、粪便、杂藻等,更易引发病菌性疾病,清淤消毒尤为重要,除每年进行消毒外,最好每半月用50---100公斤生石灰消毒一次进行底质改良,为海参创造一个良好的底质及优良的栖息环境以防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四、以预防为主,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为保证海参不发病,促使其正常生长,必须采取以防为主,在参苗投放时,要尽量投放大规格体质健壮的苗种。同时,用青、链霉素各30毫克/升浓度的药液进行药浴30分钟至1小时,然后再放人养殖池,无病的成参养殖池,最好每15--30天,用生石灰消毒1次,每亩1米水深用量30公斤,在低潮时全池泼洒,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已发病的养殖池要从改善水质和底质环境人手,因为无论是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首要的发病原因是养殖环境不良或正在恶化所致。所以要加大换水量并每亩用40公斤生石灰消毒,且派潜水员收集病参,将病参放养小面积池中,用青、链霉素各50毫克/升药液药浴30分钟。隔天一次,待病参治愈后再投放于养殖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排水 交换量 经济效益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