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疱疹病毒病(CCVD)是由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斑点叉尾的鱼苗、鱼种大批死亡,腹部膨大,眼球突出,鳍基、腹部和尾柄处出血的一种鱼病。流行于北美地区,是口岸检疫对象之一。
(一)病原
疱疹病毒I型,属疱疹病毒科,通称斑点叉尾病毒(CCV)。20面体,162个壳微粒,双股脱氧核糖核酸,有囊膜的病毒颗粒,直径为175-200纳米,负染的衣壳直径为95-105纳米,病毒仅能在云斑叉尾上皮样细胞株(BB)、CCO、KIK细胞株上复制生长,具宿主细胞特异性。易感细胞产生合胞体,随后核固缩、溶解。病毒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毒对乙醚、氯仿、酸、热敏感,在甘油中失去感染力;-20℃冷冻后解冻3次,每次将失去1/4-1/2侵染力,因此,必须用新鲜组织分离病毒;病毒在含有10%血清,pH为7.6-8.0培养液中,-75℃以下保存时间最长。25℃时,病毒在池水中能生存2天,在曝过气的自来水中生活11天;4℃时,病毒在池水中能存活近1个月,在曝过气的自来水中生活近2个月;病毒在池底淤泥中迅速失活。病毒只有1种血清型。
(二)流行情况
斑点叉尾疱疹病毒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美国流行,该病现已在北美地区流行。目前报道,自然暴发病仅仅是斑点叉尾的鱼苗和鱼种。人工注射病毒可以使白叉尾、长鳍叉尾、斑点叉尾与长鳍叉尾杂交种患病,口喂及浸浴则不患病,病毒对宿主有很强的选择性。流行适温为28-30℃,在28℃时14天内死亡率达94%,19℃时死亡率仅14%。人工感染后,肾脏在24小时分离到病毒,肝脏及肠则需在70小时分离到病毒,脑在96小时才分离到病毒。人工感染鱼苗,水温25-35℃,在1周内出现症状;水温低,则症状出现较慢。斑点叉尾成鱼带有病毒是传播源,带毒鱼可能通过尿排毒,易感鱼可能由鳃感染。
(三)症状
斑点叉尾疱疹病毒病主要危害当年鱼,水温在25℃以上会突然发生较高的死亡率,7-10天内大多数鱼暴发流行,属急性型。病鱼中通常有20%-30%的鱼尾向下、头浮在水面;有些鱼尤其在惊动时常出现痉挛式旋转游动;临死前病鱼反应迟钝,侧卧。病鱼的鳍基部(尤其是腹鳍基部)、腹部和尾柄处出血,腹部膨大,眼球突出,有时肛门突出;鳃苍白,有些病鱼的鳃出血,腹腔内有黄色或淡红色液体,内脏通常贫血,消化道内通常无食物,肠道内有淡黄色黏液样物,脾脏通常肿大变黑,肾脏、肝脏、胃肠道、脾脏、骨骼肌出血,或有淤斑。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最后确诊需采用血清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技术、脱氧核糖核酸探针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联反应和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等。
(五)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禁在加水时带入野杂鱼。
(2)发病地区,养殖对斑点叉尾疱疹病毒病有抵抗力的长鳍叉尾刨和斑点叉尾杂交种、白叉尾、长鳍及尾等。
(3)将水温降低到20℃以下,可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4)人工免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斑点 检疫 复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