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又叫鳝鱼、田鳗、罗鳝、长鱼。黄鳝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列为席上佳肴。鳝肉还具有补血、补气的功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认为,黄鳝特别适合女性进补,可益气、补虚损。是上等水产滋补品,并有治疗风湿、虚劳咳嗽、小儿疳积、中耳炎、黄肿等疾病的功效。黄鳝肉还可加工成罐头,其头、发骨是加工鱼粉的好原料。故而畅销香港、日本,远销美国,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各地都大量收购,但各地价格不一,一般冬季收购价每0.5公斤活黄鳝10元左右。
人工饲养黄鳝,占地面积少,管理简便,病害少,饲料来源广,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收益大,是农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一、黄鳝的生活习性
黄鳝为底栖生活的鱼类,多生活在河道、湖泊、堰塘、沟塘及稻田中,常在田埂、堤岸和乱石缝中钻洞穴居,亦喜栖于腐植质多的偏酸性的水底泥窟中。黄鳝昼伏夜出,白天藏于洞内,晚间出外活动,常于夜间守候洞口捕食。当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常出洞呼吸与捕食。黄鳝喜活食、耐饥饿。冬季,在其栖息处干涸时,能潜入一尺多深的泥土中越冬达数月之久。 黄鳝鳃小,主要依靠口咽腔的内壁表皮作为辅助呼吸器官,通过表皮上发达的微细血管网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浅水中常可发现黄鳝竖直了前半段身体,将吻端伸出水面进行呼吸,所以黄鳝在氧气极端贫乏的水体中也能生活。黄鳝体表粘液丰富,离水后不易死亡,故宜长途运输。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2℃。低于10℃以下,很少觅食;低于5℃,停止进食,进入冬眠;高于32℃,藏于穴内避暑。对光刺激不太敏感。故春夏秋三季活动频繁。 黄鳝是一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大型浮游动物,也捕食水蚯蚓、蝌蚪、幼蛙、螺、蚌及小型鱼、虾类。而且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间常游至岸边,甚至离水上岸觅食,捕食陆生蚯蚓、蚱蜢、金龟子和飞蛾。此外,还兼有食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
二、黄鳝的繁殖
繁殖习性 黄鳝在生物学上有奇特的性逆转现象。从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雌性,产卵以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黄鳝体长在20厘米以下的全为雌性;体长在22厘米左右时,开始性逆转;体长36-38厘米时,雌雄个数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的个体全为雄性。黄鳝两年成熟,黄鳝的生殖季节较长,产卵季节为每年的4-8月,产卵盛期在5-6月。黄鳝产卵常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或挺水植物、乱石块间。产卵时常在洞口或水中出现泡沫,积聚成团的卵并不产于泡沫中,而是产在洞口附近的巢中。受精卵孵化期较长,约需七、八天才能孵出幼鳝。刚出膜的幼鳝,全长1。3厘米左右,此时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当鳝全长达到3厘米以上时,胸鳍即逐渐退化,最后消失。
黄鳝依其体色一般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体色黄色并夹杂有大斑点,增肉倍数为l:5—6,生长较快,以此作养殖品种较佳。第二种为体表青黄色,第三种体灰色且斑点细密,后二种生长速度缓慢,增肉倍数为1:1—3,故不宜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各地主要是从稻田、池塘、湖泊等水域捕捉野生鳝苗或在市场上收购无伤、无病的小鳝投放饲养。已经养起黄鳝的地方,可采取保护幼鳝越冬的办法来保存种苗。具体做法是:每年10月份左右,将大黄鳝捕捞起来,小鳝则留在池中,让其钻入泥穴越冬。这时应把水放干,保持土壤润湿。到第二年春暖之后,再放水入池,幼鳝即出穴觅食,成为第二年的饲养种苗。在同一个饲养池内,各苗大小要求大体均匀,以免大吃小,造成损失。 黄鳝生长缓慢,一般多用上一年繁殖的幼鳝饲养。鳝种的来源有二个,一是在每年的4—10月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二是从市场上采购。无论是自捕还是购买,都以笼捕为好,钩捕或电捕的鳝种因体内有伤,成活率极低,即使不死,生长也极其缓慢,故一定要挑选无病无伤的鳝种放养。
三、黄鳝的饲养管理
1、鳝池的建造 鳝池可用砖石砌成,池壁、池底、池角等处用水泥砂浆或三合土色缝,石灰多的地方,也用三合土筑池。目前,常见的鳝池有三种。①自流换水养鳝池:其特点是80厘米深的鳝池底部比排水沟高,池呈长方形,面积3X 4或3X 5。
②栖息和喂饵组合池:其特点是栖息与喂饵分开,
③简便池:有些地方的鳝池墙基稍深,池底可不铺砖或石块,可降低建池成本。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11-07-26/15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