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鳢鱼卵甲藻病介绍及防治技术



卵甲藻病(OodiniosiS Of Chinese snakehead)

[又名]白粉病。

[病因]病原为嗜酸性卵甲藻(Oodiniun acidophilum)。当池水为酸性(pH5~6.5),水温在22~33’C,放养密度大,缺乏饵料,水体清瘦时,该藻数量增加,与鱼类接触并寄生在鱼体体表,引起疾病。

[症状]病初,病鱼在池中拥挤成团,或在水面形成环游不息的小圈,体表黏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点,随着病情发展,白点蔓延整个体表,甚至鳃内也有,白点之间有红色斑点。后期,病鱼体上的白点连片重叠,像裹了一层水粉,粉块脱落处发炎溃烂,常继发水霉病,造成大量死鱼。

[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鱼种,同池混养的其他鱼种也可发病。发病季节主要是春秋两季,但发病条件具备,全年均可发生。

[诊断]依据症状可作出诊断,但初期应与小瓜虫病区别,后者病鱼体表小白点间无明显红色充血斑点。如若确诊,嗜酸性卵果藻须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为肾形。

[预防]放养前,应彻底清塘消毒,放养后定期用生石灰泼洒,使池水中浓度为20毫克/升。

[治疗]用20毫克/升生石灰水遍洒,使池水为微碱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斑点 鱼类 白粉病 重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