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兴化农民与台湾集团合养"有机螃蟹"


运用生物有益菌吃食池塘里氨氮等毒素,从而达到调节、改善水质,预防疾病、增强螃蟹免疫力的目的,使养殖的螃蟹没有药残,符合“有机标准”,打破绿色壁垒,步入国际市场。今年以来,江苏省兴化市一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台湾华夏绿色生机集团苏州(中国)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台方有偿提供生物菌剂并进行技术指导,进行“有机螃蟹”养殖探索,养殖成功后螃蟹由台湾华夏集团负责在台湾和海外市场销售,销售收入归一鲜合作社所有;一鲜合作社负责生物菌在兴化水产养殖领域的推广使用。

“从4月初蟹苗投塘到现在,我们没有用过一滴药剂,蟹却不生病,而且母蟹个体比其它塘同类蟹平均大15克左右,公蟹平均大20克左右。”一鲜合作理事长刘元春7月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常规养殖,从蟹苗投塘到目前施用蟹药至少10次,而在试养的1000亩的蟹塘里点滴未施。从目前的螃蟹生长情况看,运用生物菌的养殖效果十分理想。

据介绍,今年2月,经一台商朋友介绍,一鲜合作社与台湾华夏集团苏州公司建立了联系。一鲜合作社出于养殖有机螃蟹,打入国际市场的目的,台湾华夏集团出于生物菌应用有机蟹养殖的试验,以及在大陆推广使用生物菌的动机,双方各求所需,走到了一起。

根据台方技术员指导,一鲜合作社在1000亩的试验塘里,按亩600只扣蟹苗标准投放,投放量超过常规养殖的1倍。“据此测算,合作社还是很合算的。”刘元春说,虽然亩均得支付台方1800元的生物菌费,但至少却获得了原先双倍产量的高品质螃蟹,即便达不到“有机螃蟹”的标准。

据台方驻一鲜合作社技术组组长蔡跃贤介绍,他每天都要在不同的时段用检测器,到蟹塘里测试氨氮含量情况,并及时调控氨氮含量,使螃蟹在优良的环境里健康生长。

在现场,蔡跃贤用检测器截取了塘里一撮泥土,只见微黄的土壤没有一丝腐臭味。

据介绍,水产养殖中氨氮主要来源是沉入池底的饲料、鱼蟹的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死亡的遗骸。鱼蟹类的含氮排泄物中约80%-90%为氨氮。氨氮浓度越高,,造成的水体污染就越严重,养殖物就会易生病。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养殖户们都采取往水中增氧、投放消毒剂、用石灰水中和塘水酸碱度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是能耗高、成本大,并且增加了新的沉积物,有残留、难分解。遇到升温、降雨等变化,塘底的有机沉淀物泛起,问题又会出现,养殖户又得增氧、使用消毒剂和石灰水,形成了恶性循环,养殖户们为此伤透了脑筋,盼望着有更先进、科学的办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台湾华夏绿色生机集团顺应了这一需求,研发的生物有益菌通过了欧盟和日本国的质量认证。并在我国的南美白对虾、罗氏虾养殖领域应用获得成功,不仅使产量增长一倍,而且达到了有机标准。

“将生物菌应用到螃蟹养殖,目前还是首例。”台方技术组长蔡跃贤说,从应用虾类养殖的成功及一鲜合作社的养蟹情况看,该生物菌完全适用螃蟹的有机养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消毒剂 饲料 其它 毒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