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养殖牙鲆常见疾病的控制技术


  3.流行情况 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水温20℃以下,是牙鲆育苗过程和稚鱼期的常见病害,特别是在鱼苗着地变态时的危害甚大。

  4.疾病控制技术养殖过程中不投喂冰鲜饵料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防止嗜腐虫类被带入养殖池;每隔10天对水源进行1次消毒;疾病发生后,可用福尔马林100g/立方米药浴1.5小时,同时提高水温至20℃以上,每天2次,连续3天~4天,然后用二溴海因0.2g/立方米药浴1.0小时,以巩固疗效。

  七、隐核虫病

  1.病原 主要由刺激隐核虫 (又名海水小瓜虫)感染引起。

  2.症状 患病鱼体摄食降低,体色变黑,常在水面游动。海水小瓜虫主要寄生于鱼体鳃部和体表上,寄生部位粘液增多,甚至引起组织损伤,并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

  3.流行情况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4.疾病控制技术 海水小瓜虫寄生鱼体后,可用福尔马林100g/立方米药浴1.5小时,每天2次,连续3天~4天。

  八、车轮虫病

  1.病原 主要由车轮虫寄生感染引起。

  2.症状 车轮虫主要寄生于牙鲆体表上,患病鱼体的体表变黑,体表粘液增多,鱼体在水面游动。取病鱼鳃组织、体表粘液镜检,可发现形似车轮的虫体。虫体运动、刺激而造成鱼体组织损伤,并易继发细菌感染。

  3.流行情况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6月~10月水温高温期发生最多。

  4.疾病控制技术 虫体寄生鱼体后,可用福尔马林100g/立方米药浴1.5小时,每天2次,连续3天~4天。

   九、营养性疾病

  1.病因 饲料中脂肪氧化生成过氧化物,鱼体连续摄食后引起肝脏代谢障碍所致。

  2.症状 患病鱼体体色黑化,鱼体消瘦、行动缓慢、食欲不振,经检查无寄生虫寄生和细菌性疾病后,可确定为营养性疾病。

  3.疾病控制技术 日常避免使用腐败变质或新鲜度较差的饲料;使用脂肪含量高的饲料要特别注意保鲜,而投喂冰冻饵料时要注,意解冻水洗后再投喂;平时在投喂的饲料中可多添加一些高稳 Vc和氯化胆碱,以防止饲料中的脂肪被氧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立方米 饲料 牙鲆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