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水霉病的防治


水霉病(SaprolegnlasiS Of cuvier)
  [又名]肤霉病。
  [病因]病原为水霉科的霉菌,种类多,多属于水霉和绵霉(Achlya)两个属。鱼体受伤时,病原体侵入导致该病。
  [症状]感染初期,肉眼难以看到症状,随着菌丝由伤口处繁殖,入侵上皮及真皮组织产生内菌丝,并向外生长出外菌丝,形成伤口处肉眼可见白色或黄色棉絮状菌丝。由于内菌丝分泌蛋白分解酶,分解组织中的蛋白,刺激淡水白鲳使淡水白鲳表黏液分泌增加;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时淡水白鲳衰弱,游动无力,于水面或静水处缓游不摄食,由于创伤处组织溃疡,从而易导致病灶处受细菌或鞭毛虫、纤毛虫寄发感染。鳃丝黏液分泌增加使鳃黏脏,所黏脏物处水霉繁殖。病鱼食欲减退,极度消瘦,不久失去平衡而死亡。
  [流行与危害]该病四季可发生,但水温18℃左右是最流行季节,鱼体不论大小只要受伤或小瓜虫感染,水温适宜就能发生该病,造成死亡。
  [诊断]发现鱼体受伤并长出白毛状附着物即可诊断。
  [预防]①防止鱼体受伤。②加温池提高水温至25℃~27℃。③鱼受伤后,使水体盐度达0.5%~0.7%。
  [治疗]①用0.1毫克/升亚甲基蓝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两天。②用3%~4%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白鲳 霉菌 细菌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