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有关鱼病的发现与诊断


准确判断鱼类是否生病和正确诊断鱼病是渔业生产者应该掌握的技术知识。
  一、鱼病的发现
  鱼类生活在水中,不容易看到。要想知道养殖鱼类是否生病,应先了解生病的鱼与正常生活的健康鱼有何区别。一般可从以下几种情形来判断:
  一是从养殖鱼类的吃食情况来判断:在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条件下,鱼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即有鱼病发生的可能。二是从鱼的活动情况判断:鱼儿在水中或水面离群独游,游动迟缓,或者停浮在岸边;鱼儿表现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斜游或时常跳出水面;出现头下尾上,尾巴翘出水面等异常情形,都是发病的征兆。三是从鱼的体色判断:健康的鱼体色正常,生病的鱼大多会有体色变化,如鱼体变黑,体色变淡或发白、发红等,若池中已出现死鱼,极有可能是发生了鱼病。
  二、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首先是对养殖水域的水环境和周围环境状况等进行了解。水环境的好坏对鱼类有直接的影响,除了因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的感染侵袭引发鱼病外,周围环境与水体物理、化学状况的恶化对鱼类的影响也很重要。在有鱼病发生的水域,要了解底泥、水质、水温、水色变化等情况,了解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水域。
  其次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养殖鱼类生病与饲养管理不善有关。如投喂已变质的饲料就容易引发鱼类肠炎病;施用没有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过量,会导致水质恶化,从而影响鱼的正常生活。所以要对投饲、施肥情况和放养密度、品种与规格、搭配比例及捕捞操作等情况详细了解,对气候变化和各种病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以及该养殖水域历年来鱼病发生的情况等,也要进行了解。
  三、鱼体检查
  鱼体检查有目检和镜检两种方法。目检即鱼体的肉眼检查,对鱼体检查的部位是体表、鳃和内脏,检查顺序和方法是:
  体表:将病鱼或刚死不久的鱼放在白色搪瓷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条等仔细观察。鱼体表的一些大型病原体很容易看到,但一些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小型病原体,可根据表现的症状来辨别,并把观察到的症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
  鳃:鳃部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要注意鳃盖是否张开,再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较多,有无寄生虫,鳃丝末端是否有肿大和溃烂现象。
  内脏:内脏检查以肠道为主。先将病鱼一侧体壁剪掉(不损坏内脏),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大型寄生虫。再观察各内脏的外表,看是否正常。最后用剪刀将咽喉部的前肠和靠近肛门部位的后肠剪断,取出内脏,置于白搪瓷盘中,将肝、胆、鳔等器官逐个分开,观察肠道中有无大型寄生虫和其它病症。
  目检主要是以症状为依据,在检查时要认真仔细、全面分析,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在目检的同时结合镜检,以便准确确定病原,对症下药治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施肥 饲料 管理不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