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海蜇人工育苗技术


  2.螅状幼体的管理人工培养螅状幼体的时间为秋季9月~10月,培育幼体的时间是翌年夏季5月~8月,期间间隔10个月左右,并有一个越冬阶段。在此期间,螅状幼体的管理至关重要。

  ①控制光度用黑塑料薄膜遮挡车间门窗,使白天车间光照强度不超过500lux。防止杂藻等在附苗器大量孳生,从而提高螅状幼体成活率,也有利于足囊生殖。

  ②保持低温螅状幼体适应低温生活,以0℃~10℃为宜。在冬季,室内应有保温设施,以维持水池不结冰。当春季室内水温达10℃以上时,应采取控温措施,或增加换水次数,使室内水温逐渐达到自然海区水温13℃~15℃。在夏季螅状幼体保苗,要有降温设备,使螅状幼体保持10℃左右。

  ②适时投饵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投喂次数依水温、幼体体色和残饵量而定。一般在0℃~2℃时可不投饵或2周投喂1次,在3℃~5℃时1周投喂1次,6℃~8℃时每周投喂2次。投喂量为螅状幼体数量的8倍~10倍。螅状幼体饱食后呈橘黄色,饥饿时呈苍白色,故投喂频次和投饵量可根据螅状幼体颜色深浅酌情增减。

  ④适时换水换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水温和投饵量,水温高,投饵量大则换水量就大,反之则少。越冬期间5天~7天换水一次,一般每次投喂后换水1/3~1/2。换水前先吸出池底污物,再加入等量新鲜海水。翌年3月中下旬水温回升,螅状幼体的生殖机能逐渐恢复,进入新的发育阶段。此时应撤掉窗上黑塑料薄膜,提高室内光照强度,以提高横裂生殖发生率。

  六、螅状幼体的横裂生殖和碟状幼体的培育

  1.螅状幼体的横裂生殖春末水温升到13℃左右螅状幼体开始横裂,即在螅状幼体触手下方托上出现自上而下横缢而形成横裂体。裂节较深时,其状似一叠碟子,此时要倒池。为在短时间(一般两周左右)内培养出幼水母,可于倒池后每天升温2℃左右。其间螅状幼体自上而下相继脱离亲体,产生自由游泳的碟状幼体。释放碟状幼体的数量与螅状幼体的大小成正比,而营养又是影响螅状幼体生长的主要因素,故螅状幼体越冬后,应特别重视饵料的充分供给。每个螅状幼体的首次横裂生殖产生的碟状幼体,最多可达20余个,最少4个,一般5个~10个。最后一个碟状幼体脱离后,又恢复为螅状幼体状态,经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可再次横裂生殖,但形成碟状幼体的数量逐渐减少,最终一次只释放1个~2个。

  2.碟状幼体的管理初生的碟状幼体无色透明,直径2毫米~4毫米。在18℃~22℃条件下,经7天~10天可生长为伞径达10毫米左右稚蜇;经15天~20天生长为伞径达20厘米左右的幼蜇。随着生长发育,耗氧量和排氨量急剧上升。因此,在海蜇水母体的培育过程中,保持水质新鲜至关重要,水体溶解氧下限为2毫克/升,氨态氮上限为1.5毫克/升,pH范围为7.5~8.5。蝶状幼体以后管理。

  蝶状幼体的培养密度以10000个/立方米为宜,微量充气。蝶状幼体至稚蜇阶段的成活率,一般可达80%以上,至幼蜇阶段的成活率可达60%以上。(作者:张锡佳;杨建敏;吴兴伟;吕振波;刘政海;张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育苗 卤虫 无节幼体 成活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