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河蟹幼体丝状细菌病的危害


通常细菌对动物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进入机体并在体内繁殖,产生内外毒素、透明质酸酶、胶原酶或凝固酶等物质,造成动物机体的伤害。但丝状细菌对海洋动物的危害却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丝状细菌附着河蟹幼体时,仅附生于幼体的体表,没有明显的侵入幼体内部的结构,幼体体表也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丝状细菌虽能利用多种糖类作为生长的营养来源,但其几丁质酶试验为阴性,证明丝状细菌并不能利用甲壳质,丝状细菌的附生不会对幼体的体表造成营养性侵害。因此,丝状细菌对河蟹幼体的危害只是一种物理性的危害。但研究同时发现,丝状细菌附生幼体时,幼体的附肢、眼等被重重缠绕,尤其是在关节处,导致活动不便,摄食受阻,生理机能下降,引起死亡。丝状细菌也能附生于溞状幼体的鳃部,刺激鳃部粘液分泌增加,使鳃部沾满污染物,导致呼吸困难,缺氧死亡。甲壳类动物在蜕壳时需要比平时更多的溶解氧,而丝状细菌对蜕壳过程有机械性的阻碍,当其大量生长时,不仅丝状细本身会消耗水中的氧气,而且会使鳃的表面与水接触面积减少,从而妨碍呼吸,导致死亡。因此,丝状细菌附生在幼体的体表,虽然没有对幼体产生直接的侵蚀或病理性损害,但对幼体的生长发育仍然是一种致命性的危害。
  从丝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来看,河蟹幼体在每次变态期的后期发病情况较严重。幼体变态时,丝状细菌会随着幼体的蜕皮而离开体表,使幼体暂时摆脱丝状细菌的感染。但是,由于幼体所蜕出的甲壳仍然存在于育苗水体中,丝状细菌并没有因为离开了幼体的体表而死亡,仍在水中继续生长繁殖,产生新的微生子而继续附生到已蜕皮的幼体体表上,使得丝状细菌对幼体的危害重新开始并持续存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细菌 伤害 毒素 海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