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6-9月鱼难养,掌握诀窍能旺长


6~9月气温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各种鱼类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加之鱼类活动迅速,摄食力强,新陈代谢度高,因此生长最旺盛、育肥最快。但此期鱼类特别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泛塘现象,鱼病也随之产生。为使在这一黄金时期中,鱼类既能最大限度地生长增重,又不因不利因素而受到损失。可掌握以下诀窍进行饲养管理。  一、强化投饵  饵料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每天投喂量,精料按每100公斤吃食鱼投喂4~5公斤,青料按每100公斤草食性鱼投喂40~50公斤,8月可增加到65~80公斤。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天气变化较大,容易发生泛池,应控制投喂量,不给鱼吃夜食。投喂的饵料要新鲜,不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投饵要有固定的食场,浮性饲料可投在浮筐内。为提高饵料利用率,月投喂次数应不少于4次。  二、合理施肥  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每亩每次用100~150公斤,隔7~10天施一次,农作物的青绿茎叶等绿肥,先晒至半干,再掺合适量粪肥,堆于岸边浅水处,上面压以石块使之沉入水内,此后每隔3~5天翻动一次,使其腐败分解,每亩每次施100公斤左右,化肥每亩每次用尿素1公斤或硫酸铵1.5公斤,加过磷酸钙1~1.5公斤,先溶化于水中,然后均匀泼于水面,隔5~7天施一次。总之,施肥次数和每次施肥量应根据天气、水色和饲养鱼类的品种来决定。如天气晴朗可适当多施,雨天或闷热打雷天气应少施或不施肥;水色呈淡黄色或淡绿色,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下,可少施或不施肥。此外,每次施肥时均要避开食场。  三、调节水质  1?冲注新水:一般每隔10天左右一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深。当池塘水严重恶化时,应排出1/3~1/2,然后注入新水。  2?搅动塘底:为促进有机质不断分解,可10天左右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应小于池塘的一半,并以晴天的中午搅动效果最佳。  3?施生石灰:每次每亩用15~20公斤溶水泼洒,隔20~30天一次。  四、防止浮头  每天要3次巡视:即黎明时观察鱼类有无浮头,中午检查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征兆。特别是在炎热的夜晚或遇雷雨天气时更要注意。因此除定期调节水质外,当预测到鱼类可能发生浮头时,应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同时停止施肥并控制吃食量。  五、综合防病  实践证明,6~9月只要搞好综合预防,鱼病并不可怕,基本可杜绝发生。(1)岸边和食场每隔15天左右,每亩用漂白粉250~300克兑水泼洒消毒一次;(2)每20天左右,每亩用硫酸铜300克和硫酸亚铁125克,兑水泼洒一次全水面;(3)每月喂大蒜2~3次,按100公斤鱼用蒜头500克的比例,将其捣烂,拌饵料投喂,连续3~5天。 发布时间:2001-9-24 信息来源:《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1年第六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施肥 饲料 绿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