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盛夏养鱼要“四抓”


鱼类是变温动物,7、8、9三个月,气温高,水温适宜,是成鱼的暴食旺长期,也是鱼 类疾病的盛发期,如何抓住这个成鱼生产的黄金季节,给成鱼科学投饵,预防疾病? 养鱼户必须注意抓好以下四个关键措施: 一、要抓好科学投饵,让鱼吃饱吃好 俗话说“一天不喂三天不长”,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不少的养鱼户并没能很好的认识。在饵料投喂上可有可无,忽多忽少,大部分的成鱼都处于饥饿状态。使鱼类生长不正常,疾病多,产量低。那么怎样给成鱼搞好科学投饵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在“四定”上做文章。 定时 在投喂时每天坚持定时投喂。一般在上午9时~10时或下午2时~3时为宜。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投喂夜食,否则夜间鱼类吃饱后,会增强呼吸,减少池内氧气。特别是在投喂浮萍时千万不能复盖水面过夜,过去有许多养殖户投喂浮萍时将池塘盖满水面,结果因鱼类吃饱后缺氧造成池塘死鱼。 定位 在投饵时最好要投喂在固定的地方,有条件的可设食台以便观察鱼类吃食状况,从而给鱼类投喂适当的饵料。 定质 投喂饵料要新鲜,避免霉变饵料的投喂。在整个鱼类投饵时要相对保持一定的数量,根据鱼池的总量确定投饵量。在饵料品种上要坚持精粗搭配,以粗代精,以草养鱼,降低成本。炎夏季节,草鱼、鳊鱼最喜欢觅食凉性水草,如这期间能正常投喂水草会使草食鱼生长快,产量高。广大养鱼户应充分利用水草资源,这样既可降低养殖成本,又可提高成鱼产量。 二、要加强鱼病防治,做到以防为主 盛夏季节是鱼类发病季节,特别是草鱼的出血、 烂鳃、肠炎等疾病发生比较普遍。发病后死亡率高,损失大。不少养鱼户往往忽视预防,如果等鱼发病后再去用药效果并不好。也有的养殖户错误地认为,新开挖的鱼池和清整冲过浆的鱼池不必用药防治,目前据我们调查了解,大部分清整过的池塘和新开挖的池塘也会普遍发病,死鱼。所以,养鱼户一定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下面介绍一些多年来使用的良药配方: 1.生石灰:一般每亩每米水深用15千克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 2.漂白粉 :每亩每米水深0.75千克,兑水全池泼洒。 使用方法:以上二种药物可交替使用,如果一次用一种药物,应相隔一个月用一次。用药时间,一般下午3时~4时为宜,应注意的是鱼类浮头时千万不要用药。因为鱼类浮头时正 是池塘中缺氧期间,如果这时用药会加大池水浓度,加速鱼类窒息死亡。要从改善水质入手,依靠生石灰在池塘中的理化作用,迅速提高pH值,中和酸性,澄清水质,并利用漂白粉的杀虫灭菌作用,把病虫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要加强早晚巡塘,防止池塘死鱼 盛夏季节,闷热雷雨天气多,鱼类时常因水质过肥,天气闷热而缺氧浮头,如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池塘死鱼。鱼类浮头有轻重之分,一般早晨开始浮头则是轻浮头,半夜开始浮头为重浮头。在池塘中间浮头为轻浮头,发展到四边的为重的。听到脚步声就下沉的为轻的,不下沉的则为重的。如发现严重浮头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无增氧设备的应立即加注新水。 四、要轮捕轮放,提高成鱼产量 要提高成鱼的产量,增加效益必须做轮捕轮放工作。 首先要控制好成鱼池的载鱼量,超过或达到一定数量时,要坚持做好轮捕轮放。捕鱼最好在 清晨鱼不浮头时进行,捕捞时动作要迅速,快捕快放,捕大留小。捕捞后要及时补放一定数 量的鱼种,为明年成鱼生产培育好足够的大规格鱼种打好基础。 发布时间:2002-7-23 信息来源:智农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草鱼 浮萍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