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开始,在敖江口、闽江口贝藻养殖区,坛紫菜一直沿用筏架浮水式养殖,到1998年经过官岭村菜农们不断地实践创新,坛紫菜改用定柱悬浮吊调模式的养殖。该养殖模式可向10m深线浅海扩展,能充分利用两江口海域的富营养盐,起到净化优化水质的作用,取得安全生产,而且具有产品质量好、产量高、管理方便、防病力强的优点。其产品"味美、洁净、绿色",销往国内外。现将坛紫菜升降式养殖经验和技术介绍如下:
1 养殖区的选择
在江口人海水域,有风浪大、潮流畅通和淡水注入的自然条件,能够促进水体的交换,水温和盐度的调节,水质的更新,便于清除杂藻和杂物,减少病敌害,利于紫菜对营养盐的吸收,这是坛紫菜养殖取得高产丰收的有利因素。养殖区处于两江口外海域,具有这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但依现有养殖器材,定柱吊调式养殖还应选在10m左右拥有沙泥或泥沙底质的深线浅海,且要顺着潮流和风浪的方向。不要设在航道、码头、避风坞的附近,以免船舶撞坏帘台。而且还应避免江水直冲,需选用缓冲带区。
坛紫菜幼体生长水温适应于25℃,超过28℃或长时间保持28℃都会影响生长,20℃以下生长缓慢。当叶状体长大后,适应20~150C生长。本养殖区9月至10月,水温在28.5至24.5℃之间变化。在养殖期间,28℃以上少有或短暂,11月至12月为23至15℃,1月至3月为10至15℃。因此,加强管理,调整好水层水温,可促进生长增收。
养殖区硝酸氮50~180mg/立方米,亚硝酸氮4~12mg/立方米,铵氮10~32mg/立方米,磷酸盐6~39mg/立方米,丰富的营养盐,有利于坛紫菜生长。只有远离两江口的海域,才有偶尔低于20mg/立方米的氮量。当低于20mg/立方米,将影响紫菜生长,甚至引起病变。本养殖区海水pH值在7.56~8.75,盐度在32‰~16‰,适合坛紫菜养殖,且经常有敖江和闽江的淡水注入,更使坛紫菜生长良好,味美质高,但要警惕和防患两江洪水冲击,长时间偏淡,容易引起病变。
2 选材与设置
苗帘系采用维尼龙与聚乙烯混纺绳。优点是经久耐用,吸水性适中,有利于苗种附着和生长;其体积小重量轻,也便于结帘和管理。帘片头尾用的中1(gm纲绳也用这种材料。
固定支撑的柱竹,按不同水深选用不同长度的大毛竹,栽入底土1.5m左右,满潮时上端还须留有1m以上高度,因此大部分选用8~10m或11~14m的大毛竹做柱竹,浮筒竹尺寸φ8cm左右,长3.5~4m。
浮绠、绠脚、浮竹绳、绑绳和柱桩调节绳,经久耐用即可,一般都用聚乙烯材料做成。脚桩选用φ15cm左右,长1.8m左右的松木。
小船装上5匹马力的挂机,进行运输、管理和采收;需要时带动水泵,使用水枪喷射泥沙打栽和加固柱桩。
帘长3.5m左右,宽1.0~1.3m,苗绳每距5~10cm绑1条,帘3片为1框,系在浮筒纲绳上,每台9框,每亩2台,台帘间隔2~3框,左右各栽一根柱竹,柱竹靠近台主纲绳,并绑上1~3根调节绳,每根7~8m供吊调,台与台之间相隔5m左右,以供船只行驶、管理和采收。用水泵的水枪竖直喷射底泥沙,将柱竹跟着斜插1.5m左右(以牢固为准),然后竖直,泥沙自然淤填固定。脚桩每台用4根栽下,方法同上,上端穿眼加横档系脚绳。潮差6m左右,脚绳可有适当的长度。
3 日常管理
帘台布局要合理,不能过于集中,应该分散划区,有一定距离,既预防病害,又加速藻体生长,也有利于行船管理和操作。
叶状体养殖期间,要做到"四勤":勤查帘与台是否牢固、整齐,越是遇到大风大浪的坏天气,越要勤下海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调整和加固,防止帘台互相碰击;勤抖洗或用水枪冲洗苗帘,保持叶状体和基质绳的干净,防止污泥杂藻附着;勤查柱竹、脚桩是否牢固,如有问题可在退潮时,再给予栽好加固;经常注意观察有无病敌害发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叶状体初期对光量要求大,在海水表层生长为好,12月下旬后,藻体对光照要求减低,可适当降低台帘水层,以利其生长;此外遇到高温或氮量不足,也应降低水层,或采用短时间沉台的办法,以减弱光合作用,保持藻体正常生长,待情况正常后,再恢复至原来水层。叶状体生长要求有适宜的干露时间,干露时间长短与藻体大小,气温高低有对应关系,幼苗对干燥的忍受力较弱,同时幼苗期间的温度又高,不能长时间干露;等藻体长大些,其胶质也厚了,对干燥的忍受力也增强,而这时气温变低,干露时间可适当加长。在"冬至"前后,多吊升台帘进行干露,既可晒死浒苔,又可减少硅藻附着,以延长紫菜生长期,对提高产量质量都有好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10-30/15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