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工厂化井盐水养殖大菱鲆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随着工厂化井盐水养殖大菱鲆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地下井盐水资源的日益短缺,管理的不规范,大菱鲆养殖病害呈逐年增加态势。以下就辽宁地区常见病害作如下归纳分析。
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1.弧菌性疾病
常见的病原菌有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沙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等多种,均为革兰氏阴性菌。
病鱼表现的典型症状是: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色发暗,腹部肿胀,皮肤溃疡,有血液渗出,解剖内脏可见脾、肾及腹膜肿大、液化。有的吻端开裂,鳍膜溃烂,眼内出血,肛门红肿扩张,常有黄色黏液流出;有的鳃贫血,腹部膨胀,内有腹水,肠道白浊,排白便,水温15~20℃时多发,死亡率可达50%以上。
防治措施:可以使用抗菌素治疗,但效果不太理想;常用的抗菌素有盐酸土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素纯粉剂,剂量为40~80毫克/升,药浴治疗,每天1次,每次2小时,连续5~7天;同时连续投喂上述抗菌素药饵7天,前两天剂量为120~200毫克/千克鱼·天。此外可用弧菌病疫苗进行预防。
2.链球菌病
病原为链球菌,病鱼表现的症状是:眼球突出,眼球周围充血,腹部出现淤斑,内脏充血,鳃盖内侧充血发红,吻红肿。
治疗措施:①主要用抗菌素治疗,常用的抗菌素有:强力霉素、金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用上述抗菌素60~80毫克/升的浓度进行静水药浴,每天1次,每次2小时,连续用5天,同时投喂上述抗生素药饵7天,剂量为100~150毫克/千克鱼。天。此病发病率、死亡率均不高,但较难治愈。②可以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1克/立方米静水药浴2小时后,换水冲洗病鱼。③可以用氟苯尼考粉剂制成药饵,剂量为0.5克/千克·天鱼体重,7天一个疗程,每天1次。
3.肠炎病
肠炎病,也叫气单胞菌病,病原为鲑气单胞菌,患病鱼表现为厌食,腹部干瘪,粪便呈白色条状;解剖病鱼,肠道发炎,腹腔内有积水、肿胀。
治疗措施:可用强力霉素、肠炎灵、盐酸土霉素等抗菌药物60~80毫克/升静水药浴2小时,每天1次,连续用药7天,摄食后可投药饵30~50毫克/千克鱼体重。
4.上皮囊肿病毒
病原可能是衣原体或立克次氏体状原核生物。症状:病鱼表皮、鳍的表面有许多白色栗状小包囊,鳃上皮细胞增生、鳃小片愈合、鳃丝变形,如不及时治疗,囊肿小包破裂可导致鱼体死亡,但死亡率不高。
治疗措施:可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静水药浴,剂量为50~100毫克/升,每天1次,连用5天,效果较好。
二、病毒性疾病
1.淋巴囊肿病
由鱼淋巴囊肿病毒引起。感染力很强,从鱼外表观察,病鱼的体表、鳍、尾部等处出现许多小泡状囊肿物,严重的紧密相连,成桑椹状;病灶呈白色、淡灰色、灰黄色,有的带有出血灶而显微红色;严重的可遍及鱼体全部包括内脏组织器官,死亡率较低,一般不致死,但外观很难看,失去商品鱼价值。
预防措施:可适当提升养殖水温。尽量避免皮肤损伤,将病鱼严格隔离,感染严重者一定要销毁,目前尚无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
2.大菱鲆疱疹病毒
由大菱鲆疱疹病毒引起。病鱼无明显症状,养殖群体中可出现厌食、活力下降,躺于池底,头尾常翘起,容易捕捉。
此病无有效治疗措施,以预防为主。
三、寄生虫病
1.盾纤毛虫病
常见的病原有海洋尾丝虫和指状拟舟虫等,虫体略成陀螺状,前端较尖,后端圆,全身披纤毛。症状:病鱼厌食,体色发暗,体表、臀鳍、背鳍、尾鳍充血、糜烂,吻端、头部、鳃盖内侧充血发红,在水面绕池游动。死亡率很高,解剖鳃镜检可见病原体。
防治措施:①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增加水的交换量,保持水质清洁。②不投喂鲜活饵料,倒池时谨慎操作避免鱼体损伤。对病鱼和发病鱼池进行隔离,以免交叉感染。⑧用150~30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进行静水药浴2小时后彻底换水冲洗,连续用3~5天。
2.车轮虫病
常见病原体有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一个视野数量在8~10个时鱼不发病。主要寄生在鳃和皮肤上,大量寄生时,刺激鳃丝分泌大量黏液,病鱼呼吸急促,导致病鱼体质衰弱死亡。
防治措施:用0.8~1.2毫克/升硫酸铜静水药浴2小时后换水冲洗,每天1次,连续用3天可防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剂量 病毒 盐酸土霉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