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文蛤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


文蛤是贝中珍品,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山东东营市河口区适养文蛤的浅海沙质滩涂30余万亩,是全国闻名的文蛤苗种和成品蛤生产基地。近几年来,由于酷捕乱采,使资源量受到很大的破坏。资源量大幅度下降,虽经几年的护养管理,但因科技含量低,投入少,资源恢复慢。为提高浅海文蛤增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河口区渔业局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科技攻关项目《文蛤、青蛤等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实施以来,共完成贝类增养殖面积6万亩,生产文蛤苗种320吨,生产商品文蛤2360吨,青蛤576吨,增养殖区内现有文蛤5260吨,青蛤925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圆满完成计划合同的各项指标,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浅海文蛤苗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现将研究技术报告如下。
  一、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一)技术路线项目实施地选择在东营市河口区海星贝类养殖场内,位于5号桩~106#海域,此处海域水质无污染,底质平坦,含沙量大,适合文蛤等贝类生长,离防潮大坝近,交通、电力、通讯方便,便于项目实施。采取的技术路线:用在繁殖季节进行海区人工采苗的方法,大批获得优良苗种,利用丰富的浅海水域,移植苗种,进行海区增养殖,采取划片轮捕,捕大留小,轮捕轮放的方式进行科学管理,并对产品进行暂养、吐沙、净化,提高产品质量。具体实施办法:采取集中统一指导、分散管理,搞好各项试验,抓好示范点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
  (二)研究方法1.文蛤人工促熟及催产方法试验用亲贝取自海星公司贝类养殖场所产的4龄文蛤,新鲜无损,活力好,并于2001年4月15日放置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强化培育。培育期间逐步升温(从15℃升至28℃),每天升温0.5℃,盐度为28~31‰,每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冲洗底质,换水后投喂饵料,饵料生物保持在20万个细胞/ml以上,连续充气培养,定期对性腺发育情况进行观测。经室内强化培育,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均好于海区文蛤,性腺达到Ⅲ、Ⅳ期的亲贝占82%,试验结果见表1。
  人工催产方法试验共分四组二批试验,采用4种方法进行人工催产,观察文蛤精卵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文蛤人工催产最佳方法为阴干(3~5小时)后,用流水刺激(2~3小时),再放入氨海水(0.15~0.25‰)中浸泡20分钟左右,再升温(3~5℃),经过这种诱导方式,文蛤亲贝排放率可达50%以上。试验结果见表2。
  注:1.阴干4小时+流水2小时;2.阴干4小时+流水2小时+升温;3.阴干4小时+流水2小时+0.25%氨海水浸泡20分钟;4.阴干4小时+流水2小时+0.25氨海水浸泡20分钟+升温。
  6月30日为人工促熟文蛤,7月20日为海区文蛤。
  2.海区半人工采苗2001年7月26日~8月1日,在五号桩养殖区低潮区中部进行了海区半人工采苗。此处附近有大量亲贝分布,幼虫分布多而集中,风浪较小,细沙含量高,滩面平整,海水盐度在28%左右,海水中饵料生物丰富,适合幼虫发育和变态附着。底质情况见表3。试验面积:撒沙(10亩),整滩500亩,对照500亩。根据海区文蛤性腺发育情况和海区自然状况,结合幼体密度观测确定整滩和撒沙处理,经观测,文蛤于7月27~28日大量产卵,29日浮游幼虫密度达到2万个/m2,27~30日开始整滩,8月1日撒沙,8月31日进行检查,撒沙和整滩处理的附苗量差别不大,平均为2.1万粒/m2,对照区为0.86万粒/m2,取得了显著效果。
  3.浅海滩涂底质成分分析2001年3月31日,工作人员在文蛤、青蛤等贝类养殖区内选两点,采样到青岛海洋大学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
  分析结果表明,底质为砂质粉砂和细粉砂,适合文蛤、青蛤等贝类苗种附着和生长
  4.不同放养密度生长情况试验为探索不同养殖密度对文蛤、青蛤等贝类生长的影响,工作人员选择了50粒/m2、80粒/m2、100粒/m2、150粒/m2四个密度,放养规格平均为1.2cm的文蛤苗,面积1平方米.5月21日放养,上面用纱窗网覆盖防逃,经两个多月的试验,到8月16日检查,平均规格分别为2.1cm、2.05cm、1.95cm、1.7cm,成活率分别为83%、84%、80%、70%。结果表明,规格在2cm左右的文蛤,100粒/m2以上密度对生长和成活率影响不大,在150粒/cm2密度下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主要与饵料生物不足有关。
  二、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点通过该技术的研究,完善和丰富了浅海贝类苗种培育、浅海增养殖、文蛤暂养净化技术,提高了浅海滩涂资源利用率、增养殖产量和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贝类 增养殖 成活率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