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漠斑牙鲆池塘养殖技术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原产于美国沿海,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养殖品种,自然分布于美国佛罗里达洲北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沿海。其肉质鲜美、细腻滑爽,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DHA,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由于目前国内的养殖量很少,市场价格昂贵,属名贵鱼类,淡水养殖的前景非常广阔。该品种具有适盐范围广,抗病力强,耐高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生长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国外没有漠斑牙鲆养殖业,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好的国外市场。从2001年起我国陆续引进、驯化后,进行人工养殖,其养殖史不长,在我国国内漠斑牙鲆的苗种繁育技术已被突破,为漠斑牙鲆的养殖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漠斑牙鲆形态与我国褐牙鲆相似,它的体形扁平、卵圆形,两眼在头部的左侧,身上有很多不规则的斑点,身体的有眼侧呈浅褐色,腹部颜色较浅,能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以便隐藏身体,躲避敌害。雌性生长快于雄性,2年龄可达到性成熟(雄鱼一般在20.3cm~25.4cm,雌鱼一般在30.5cm~35.6cm)。

2、对温度的要求

漠斑牙鲆具有广温性,耐受水温为2℃~36℃,正常生长温度为17℃~30℃,最适生长温度21℃~26℃。在海水当中,漠斑牙鲆适温性能从4℃到30℃,在淡水中,它的适温性可以从6℃到32℃,因此漠斑牙鲆可以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进行广泛养殖。

3、对盐度的要求

漠斑牙鲆属于广盐性鱼类,可以在海水,半咸水和淡水中养殖,对盐度的适应能力极强,其适盐范围为0‰~60‰,最佳盐度为5‰~35‰。

4、对光照强度的要求

要求养殖光照强度要<2000Lux,适宜水面光照强度为700Lux左右,最适宜500Lux,池底光照强度要>40Lux。

5、对溶解氧的要求

适宜溶解氧为4mg/L~12mg/L,但以饱和状态最好,最适7mg/L~9mg/L,当溶解氧在3mg/L时仍能摄食,在2.5mg/L时将停止摄食,当溶解氧低于1.5mg/L时,开始出现浮头现象。
6、对PH值的要求

PH值的适宜范围为5.5~9.5,最适为7.0~8.2之间。

7、对食性的要求

漠斑牙鲆为肉食性鱼类,在自然界多以小型鱼类为食,其次是甲壳动物、头足类等,白天捕食量比夜间要大一些。人工养殖选用冰鲜杂鱼虾,或鲆蝶类专用配合饲料。

8、生长速度

在自然界中捕获的漠斑牙鲆最大个体,全长可达到90cm以上,体重达到11kg以上,最大个体寿命10年以上,自然界中漠斑牙鲆的生长速度,最快在6月份~11月份,其生长速度与所处环境(水温、饵料)等条件密切相关。人工养殖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6cm~10cm的鱼苗经6个月~8个月的养殖,体重可达到500g以上,其生长速度非常理想。

二、池塘养殖

由于漠斑牙鲆的抗逆性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非常适合池塘养殖,养殖方式可进行单养或混养。

1、池塘的选择

可利用现有池塘进行清淤改造即可,要求水深在1.8m~2.0m左右,进、排水系配套齐全,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面积以2亩~5亩为佳,要清除池底淤泥,疏松底质,修整池埂。放苗前要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最好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般每亩用量可在200kg左右,全池遍洒,不留死角。

2、苗种的选择

要选择体质健康、活动正常,个体均匀的苗种为养殖对象,体长一般在5cm~10cm左右,规格在10cm以上最好。选择的苗种要进行淡化处理,要求盐度与养殖池塘的盐度相等为好,淡化时可采取隔日削减盐度的方法,慢慢把盐度降下来。

3、放养密度及投苗时间

池塘养殖的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800尾左右,池塘底质疏松和增氧条件好的情况下,放养密度可达到每亩1000尾~1500尾。投苗时间,一般水温达到15℃以上即可投放,水温达到18℃以上时,投放最佳。

4、投饵管理

池塘养殖可投喂新鲜的野杂鱼虾类,或投喂鲆鲽类专用人工配合饲料均可,每天投喂2次~3次,鲜湿饵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7%~10%,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具体的投喂量要依据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天气情况、水质情况等因素灵活掌握。

5、水质调节

池塘的养殖用水不能进行大排大放,水源充足的情况下,最好每15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的水交换量为池水的1/4~1/3,保持池塘的水质、水色清爽,透明度在30cm左右,溶氧充足。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定时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等,高温季节应抬高水位,加大水的交换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牙鲆 溶解氧 鱼类 光照强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