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控制鱼 " /> 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六措施-淡水鱼养殖技术-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六措施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控制鱼病的发生,必须从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入手。

一、合理混养。此法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于预防鱼病也有较好的作用。因为不同鱼类其鱼体寄生物也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种寄主,别的鱼类对其具有免疫力或不感病。混养,个体鱼类密度降低,接触、传染、感病的几率也就相对降低。此外,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特别是混养杂食性鱼类,如罗非鱼,可把水中的有机碎屑和部分病原菌群蚕食掉,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从而减少鱼病的发生几率。

二、早放养。实行早放养鱼苗,改春放为冬放或秋放鱼种,使鱼类提早适应环境。深秋、冬季水温较低,鱼类不易患病,待开春水温回升后,立即开始饲喂,使鱼体很快得到恢复,从而增强其抗病能力。

三、实行“四定”投饲。“四定”投饲既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饲。

1、定质:投饲的饲料要新鲜,且营养成分齐全,不含有病原体或有毒物质,不腐烂变质。对于大而坚硬的饲料要进行发酵或浸泡磨碎后,再加工成适口的饲料投饲。

2、定量:根据鱼体大小,不同鱼的种类按量投饲。每天实际投饲量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变化、水质肥瘦程度等及鱼的活动情况而灵活调整,一般以3~4小时内吃完量为宜。对于吃剩下的残饵,最好及时捞出,以免留在池内腐烂发酵,败坏水体。

3、定时:投饲要有固定的时间,如果每天投饲两次,则最好选择在上午8~9时、下午3~4时投饲。密养流水池的投饲原则是“少吃多餐”。每天可投饲3次或更多。

4、定位:投饲要有固定的场所,使鱼类养成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这样既便于观察鱼类活动状态、吃食情况,同时又便于清除残料,而且在鱼病流行季节又便于投药,有利于提高鱼病的防治效果。

四、及时施肥。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为池鱼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和促进光合作用。如果施肥不得法,会导致池水水质恶化,使鱼生病。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应遵循“少施、及时、勤施”的原则,且追肥应以发酵好的粪水或混合堆肥的浆汁为佳。

五、加强巡塘。养成每天早、午、晚巡塘的习惯,观察鱼类活动状态、池水变化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巡塘,及时发现鱼病早期症状,及时检查及诊断,可及时进行防治,控制病情发展。通过观察水体变化情况,可及时追肥、换水或注入新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发酵 饲料 施肥
下一篇 :观塘识鱼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