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对虾精养健康养成技术规范



  3.蓄水池
  建蓄水池的目的是为了储存海水,经过沉淀净化后供养殖用水,达到净化海水,降低病原菌及病原体宿主数量。稳定水环境的目的。在海区水质较差。赤潮生物、病原生物较多时,尤为重要。当外源水供应较为困难,或采用循环用水时,蓄水池更是必需设施。通常蓄水池水容量为总养殖水体的1/3即可。为处理水方便,3-5个养殖池可配备一个蓄水池。蓄水池尽量使用纳潮方式进水,以节约能源。但也应有提水设备,这是为了增加可纳水的时间,尽可能多纳人水质较好的水,以利提高水位。蓄水池内可放养一些滤食贝类、挺水植物、肉食性鱼类等。在疾病流行期,蓄水池也可利用消毒剂处理养殖用水。蓄水池必须有排水闸。保证能完全排干,以利每年清污消毒。蓄水池应设渠道或管道与养殖池相通,用水泵向养殖池供水,水泵的功能应与渠道或管道配套。
  养殖池的水排出后如需流人蓄水池,应先进人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人蓄水池。
  4.进、排水渠道
  进、排水渠道应独立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新建虾场的排水口不得设在已建虾场的进水口或扬水站附近。渠道的断面应根据水力学原理设计,避免因流速过大冲损渠道,或因水量过大溢出渠外。排水渠除考虑正常换水量需要外,还应考虑暴雨排洪及收虾时急速排水渠的需要,所以排水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其渠底高度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闸底30cm以上。
  5.提水设备及扬水站
  养虾池位置较高,池水亦应保持较高水位,养虾场应设提水设备;有些养殖区必要时可建大型扬水站,统一提水,供各养殖场使用。提水方式因地区、养虾池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单体虾池可在进水闸处设提水泵,中小型的养殖场,多个虾池,可利用潮汐将海水纳人蓄水池或蓄水沟渠,再用水泵向虾池供水。养虾场可使用轴流泵提水。该水泵扬程低,但抽水量大,节省电能。水泵日提水量应达到养殖场总蓄水量的10%。
  6.增氧设备及必备的分析仪器
  增氧机可选用水车式增氧机及叶轮式增氧机。通常按每千瓦负荷1-2亩养殖池配置,增氧机应正确安装使用,注意用电安全。在无电源地区可选用柴油机带动的增氧设备。
  每个养虾场为了对水环境及对虾健康状况作监测,应备有环境因子检测分析室,必须配置的仪器有:生物显微镜、盐度计(或比重计)、水温计、溶解氧测定仪器、精密式PH比色器、透明度盘。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设置氨氮。总碱度检测仪器、微生物培养设备、病原检测的染色液及试剂盒等。
  三、养殖水系统及养殖程序
  1.养殖水系统
  本规范采用有限水交换方式。其特点是向养殖池注满清洁的基本上没有病原的养殖用水后,或养殖池注满水经消毒清野处理以后,在养殖过程中不再进行大水量交换。养殖前期、中期基本不换水,为保持水位,只添加水不排水。力求使用水质调控技术,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剂、有益微生物、调控单细胞藻类等措施,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如调节盐度变化,以及养殖后期水环境出现恶化,必须换水时,使用蓄水池水,少量添加少量排放,每日换水最不超过10%,通常排换水最好是和处理池、蓄水池相配合,循环使用排出的养殖池水。由海区取水作为养殖用水,要经过蓄水池处理,根据养殖使用水源可作不同方式处理。在盐度较低的海区可利用冬季病原微生物比较少的季节贮蓄海水,在蓄水池长期沉淀蓄水净化至第二年,放虾苗前,如盐度不超过32%。可作为养殖用水。正常盐度的海区养殖用海水。如长期蓄储,盐度易升高,可在养殖对虾放苗前一个半月,将蓄水池清池后,纳满海水,经过两周以上净化,供养殖池使用。
  2.对虾养殖的主要程序
  收虾后排干池内积水,封闸晒池,维修堤坝、渠道、闸门等,清除污物及杂物,清洗、翻洒池底,养虾池消毒,进水、肥水繁殖基础饵料,放苗,养殖,收获,养殖废水沉淀净化处理,排人海区。
  四、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
  收虾之后,应将虾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闭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丝状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清除后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池外。
  2.消毒除害
  清污整池之后,必须清除不利于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并对虾池,蓄水池及所有渠沟进行消毒,清除病原菌、病毒及其它有害微生物,同时注意对蟹类白虾。美人虾等穴居甲壳类的杀灭工作。消毒药物,可选用含氯仿消毒剂、氧化剂等,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应用。严禁使用残留期长,对人畜有毒害的药品。消毒方法通常可将池内注水10-20Cm,药物溶人水后,将药物泼人。经常使用的药物有下列几种: 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2.OKg,用铁锹均匀撒人池中。可杀灭鱼、虾及微生物。如池底为酸性土壤,可酌情加大生石灰使用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排水 病原 立方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