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黄鳝病害防治技术问与答


购买《鳝鱼的养殖技术》VCD光盘请点击这里

问:我们养殖黄鳝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虫害问题,请问:究竟怎么防和治?

答:黄鳝由于在水里面,有的甚至在水下的土里面生活,发了病不易觉察,更不易治疗,即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黄鳝病与其它水产动物一样,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如何防病,我们一般总结为“三消毒”;第一为养殖环境消毒:分放养前消毒和放养后的日常消毒。在放养前一定要进行环境清理消毒,坑塘、水泥池及插入网箱的池塘、稻田和湖汊,都要消毒,一般用生石灰化水泼洒,每平方米150-200克,并搅拌于土里(稻田结合春耕)。新建的水泥池用漂白粉化水泼洒,每立方米用药4-6克。另外放养后在发病的季节,每半月要对养殖环境消毒,用生石灰每平方米14-20克;若用漂白粉每平方米0.4-0.5克,均化水泼洒。第二为黄鳝身体消毒,在放养前鳝体要用碘盐3-5%化水浸泡10分钟;然后检查,主要看黄鳝的肛门是否红肿,一般鳝都有不同程度的红肿,体内有寄生虫,要杀虫消炎(具体做法见后面的治病部分)。不能把细菌和寄生虫带入养殖环境。第三为饵料消毒,黄鳝喜食活饵及动物性鲜饵,往往会带有病原体,若是每天都投入,很容易导致发病。因此黄鳝的活饵和动物性鲜饵在病发季节,一般用碘盐3-5%化水泡10分钟,既消毒又调味,还增加微量元素。

问:黄鳝病害诊治是个技术较复杂的事情,能不能详细谈谈?

答:在人工饲养中,操作不当,管理不善或环境严重不良可导致黄鳝发病。正确诊断鳝病是有效防病治病的关键技术,鳝病的诊断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1、现场调查:可为全面查明发病原因,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鳝病提供依据。黄鳝患病后,不仅在鳝体上表现出症状,而且在鳝池中也有各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有的病鳝身体消瘦、柔弱、食欲减退、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手抓即着,身体呈卷龙状;有的病鳝在池中表现出不安状态,上下窜跃、翻滚,在洞穴内外钻进钻出,游态飞速;有的体表粘液脱落、离穴神经质窜游并且相互缠绕翻滚。这些可能是细菌或寄生虫的侵袭或水中含有有毒物质或水温过高而引起的。诊断时应细心观察,一般由中毒引起的,基本上所有黄鳝都会倾巢而出;而由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只是部分病鳝离穴。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有毒废水流入鳝池,投饵、施肥是否过多而引起水质恶化,并对水温、水质、PH值、溶氧等情况作详细调查。总之,现场调查是诊断鳝病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2、鱼体检查:一般采用刚死去未腐烂变质或快死的病鳝,鳝体应保持湿润,方法是按照先体表后体内、先目检后解剖检查的顺序进行。 (1)体表检查:将病鳝置于白搪瓷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睛、体表、肛门、鳝尾等处细致观察,大型的病原体通常很易见到,如水蛭等。小型的病原体,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根据所表现的症状来辨别。 (2)体内检查:体内检查以检查肠道为主。解剖鳝体,取出肠道。从前肠剪至后肠,首先观察肠及粪便中有否寄生虫(棘头虫、毛细线虫等),然后看肠道是全部或部分充血,若呈紫红色,有时肛门都能见到充血,则可能为肠炎病;若有虫为寄生虫伴发肠炎。 在诊断过程中,应以现场调查结果和鳝体检查的情况综合分析,找出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制定出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问:养的黄鳝发病,无论怎样看也不清楚是什么病,能把常见病给我们详细讲讲吗?

答:一般黄鳝常见病害有这样几种:

1、赤皮病: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因鳝鱼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浸入皮肤所引起的。体表局部出血、发炎,尤其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病灶,严重时可腐烂至骨,病鳝身体瘦弱,春末夏初较为常见。

预防方法:(1)放养前用1/20万至1/5万的漂白粉浸洗鳝体约半小时。(2)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进行预防(每平方米用0.4克,入池用2-3个篓,小池用1-2个篓)用竹子搭成三脚架放在池里,再用绳子把篓吊入水中。(3)在捕捞和运输种苗时,操作要小心,勿使鳝苗受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鳝 立方米 饲料 敌百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