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养殖黄鳝可行分析


购买《鳝鱼的养殖技术》VCD光盘请点击这里

黄鳝又名鳝鱼、鳝、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等。

A、黄鳝的经济价值: 黄鳝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除食用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历代医学经典中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黄鳝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能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湿。”亦有鳝能“补五脏、逐风邪、疗湿风恶气”之说。它对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小儿疳积、中耳炎、鼻衄、痢疾、黄肿、产后淋沥、子宫脱垂、气虚脱肛、肉痔出血以及痘毒、顽癣、痨疹等疾病有特殊功效。对腹中冷气、肠鸣、湿痹气有显效或补助疗效。

B、黄鳝特性: 黄鳝体圆,细长,呈蛇形。头短而圆,唇发达,口下位,上下颌有细齿。眼小,被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联。体光滑无鳞。无胸腹偶鳍,背鳍、臀鳍、尾鳍各奇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体色为黄色、红色或灰黄色,间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且随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微有变化。

C、黄鳝的养殖效益: 黄鳝具有变异性、底栖性、冬眠性、食活性、耐低氧等特点:

1、变异性:黄鳝的性反转现象较为普遍,即某一时期的雌体个体在另一时期会变为雄性。据观察,其第一次性成熟的个体绝大部分为雌性,而产完卵后即变为雄性,以后终生保持雄性状态。在其群体组成中,体长24厘米以下的成熟个体多为雌性。

2、底栖性:多生活在湖泊、塘堰、河道、沟渠、稻田及池沼中的底部,为底栖性鱼类。其适应能力较强,但以腐殖质较多的泥底、偏酸性水域最为适宜,黄鳝性喜穴居生活,通常昼伏夜出。白天潜入泥底及池堤、或石缝中,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活动频繁。

3、冬眠性:黄鳝的活动与水温关系密切,冬季有“蛰伏”习生,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便进入洞穴,进入冬眠状态。翌春,水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又出穴活动和觅食。生存的水温最低4℃,最高40℃,最适生活水温为16℃~28℃。

4、耐低氧:黄鳝对低氧的耐受能力较强,因口腔表皮能直接呼吸空气,所能能够在水体溶氧条件很差的条件下生存,即使出水后,只要能保持皮肤的湿润,仍可存活相当长的时间。

5、食活性:黄鳝为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及水生昆虫,如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等,也捕食一些蝌蚪、幼蛙、小鱼、小虾及贝类等,此外还兼食一点有机碎屑及丝状藻类。

D、黄鳝的市场分析: 我国有传统食黄鳝风俗,黄鳝销售市场一直较好,特别在大暑(有些地区春节期间)黄鳝市场更为看好。

二、养殖黄鳝注意事项:

A、注意技术: 黄鳝虽然市场看好,但由于黄鳝有变异性,人工繁殖技术较难把握,因此,目前养殖黄鳝大多数养殖场仅为育肥。

B、注意防骗: 目前市场一些宣传特大黄鳝,传授养殖技术,多数为倒种、行骗行为,因此在引种时要注意防骗。

C、注意科学育肥。 目前社会上有些养殖户不注意科学育肥,仅看重眼前利益,如果这种情况得有到有效控制,将严重影响黄鳝的销售市场。

D、注意鳝苗质量: 挑选鳝种苗必须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不能采用钩钓捕捉的幼鳝,因体内有损伤,极易死亡。鳝种苗规格或大一点或小一点都可以,但切忌大小混养,一定按大小分开养,不能有差异。

E、注意管理: 饲养黄鳝注意定质、定量、定时、定点,防水质恶化 、防温度过高或过、防黄鳝逃跑 、防病治病、防牲畜家禽危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黄鳝 鱼类 变异性 种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