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蓝星鱼的饲养与繁殖


一、蓝星鱼的命名

蓝星鱼的学名为丝鳍毛足鲈(Trichogaster tricho pterus),台湾称为丝鳍毛腹鱼,隶属于攀鲈科(Anaban tidae)。原产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泰国、越南南部以及南亚的印度等地。

该鱼腹鳍已退化为长丝状物,故又名丝足鲈。其体侧有三块极其鲜明的黑色圆斑,一个在鳃盖后,一个在躯部中央,一个在尾柄基部,把鱼体装饰得非常俏丽。三块圆斑就象三颗黑色的星星,镶嵌在蓝色的天空中,故被赞为“三星鱼”或“蓝三星”。1896年由德国人J.F.Umlauff首先记述发表,其英文名为Blue gourami(蓝哥拉美)或Three spot gourami(三星哥拉美)。东南亚一带观赏鱼养殖者,将其称为“蓝舢舨”(Blue sampan)(因其体型与一般“舢舨鱼”类似,只是颜色不同而已)。其他中文名还有万龙鱼、蓝曼龙、黑斑线鳍鱼等。

蓝星鱼依体色来区分,则可分为两种:一种体色比较紫红,另一种则为光蓝色。Lodiges博士发现来自苏门答腊的种类,体侧没有黑斑,故又称此种鱼为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sumatranus(蓝毛足鲈、蓝线鳍鱼)。

二、形态特征

体呈椭圆形,侧扁,头中等大,眼大,位于头侧中央,胸腹部至尾柄末端呈长弧形。腹鳍胸位,已退化为丝达尾部,起触觉器官的作用。成鱼体长约在10~15厘米。

其通体为蓝灰色,腹部为浅黄色,在弱光的照射下身体发出绮丽多彩的紫罗兰色,其体侧有3个黑色的斑点,背鳍、臀鳍和尾鳍灰色,各鳍上有白色珍珠状的斑点。背鳍短而高,略带黄色,展开时飘飘如一面小旗。臀鳍很长,自胸部往后一直延伸到尾鳍基部,淡黄色,有鲜丽的橙红色宽边,游动时酷似柔软的裙边在迎风飘动。尾鳍浅叉状,基色浅黄而透明。鳃盖部闪烁蓝色绮丽的光辉。

三、生态习性

1、对溶氧的要求

蓝星鱼和丽丽鱼、珍珠鱼一样有褶鳃的辅助呼吸器官,位于鳃腔上方,由粘膜状的复杂皱褶组成,可以在含氧量较少的水中生活,并且当水体缺氧时还可以浮到水面吞咽空气,所以它们对水中缺氧不会犯愁。

2、温度要求

这种鱼喜欢栖息于不太流动或完全静止的天然水域中,对水质没有特殊的要求。需要的水温比较高,但耐低温的能力却较强,有时偶尔也在低温处(14℃)生存,致死的下限温度为11.5℃。一般养殖此鱼最适宜的水温为23~26℃。

3、食性

属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孑孓、线丝虫、水蚯蚓、水蚤等多种活饵;也吃人工饵料,甚至吃活的小鱼苗,连虾蟹籽粒也摄食,但不会追逐吞不下的小鱼。不过蓝星鱼还是最喜欢浮在水面上的饲料。

4、饲养

由于蓝星鱼躯体较大,且爱幽静,所以饲养水族箱宜大些,同时箱内最好种植一些水草,如能同时用美丽的石块堆成假山,既可供蓝星鱼藏匿,又能引起“以景衬鱼”的作用。

蓝星鱼适应能力强,性情温和,常有规律的游到水面。因其常欺负体型比自己小的鱼儿,所以不能和个体特别小的鱼如宝莲灯、红绿灯、绿莲灯等在同一个水族箱混养,但可以和体型大小一致的其它品种的热带观赏鱼混养。

四、雌雄鉴别

蓝星鱼在未达到性成熟之前,雌雄特征不明显,性别较难区别,仔细观察才可以比较出来:

(1)体色:雄鱼色泽比较鲜艳,而雌鱼则比较黯淡;

(2)背鳍和腹鳍:雄鱼背鳍比较大,背鳍和臀鳍后端呈尖状,而雌鱼背鳍比较小,背鳍和臀鳍后端则较圆钝;

(3)腹部:雄鱼腹部不饱满,而雌鱼腹部则较饱满;

(4)丝状胸鳍:雄鱼丝状胸鳍基部呈明显桔红色,而雌鱼丝状胸鳍基部不具明显的桔红色。

当受惊恐时,雌雄鱼体上都会呈现不规则倾斜的条纹

五、繁殖准备工作

1、亲鱼选择

蓝星鱼一般经过6~7个月的生长就可以达到性成熟,最好选择体长10厘米左右,月龄在12~20个月之间的鱼作亲鱼,因此时其繁殖力最强(月龄太大的鱼繁殖不理想)。同时,要挑选体质健壮、无病、体色鲜艳,雄鱼个体必须比雌鱼大,而且雌鱼必须腹部明显膨大的个体,否则繁殖不一定能成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热带 珍珠 育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