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河鱼屯养殖病害防治


一、病毒性疾病白口病该病是病毒感染症,流行于高温期,病鱼以1龄以下的鱼为主,可造成鱼群的大量死亡,是河?鱼养殖中最主要的疾病。

  发病症状:病鱼首先口部发黑,然后变成溃疡状白化,继而上下颚的齿槽露出,呈“烂嘴”状。内部表现为肝脏淤血及线状出血痕,重症者表现特异的狂乱游动、相互撕咬的异常行动。

  发病原因:综合各种实验结果表明,此病是病毒感染。感染途径多为互相残杀接触感染所致。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分选分养避免密度过大,保证饵料优质,投喂及时。

  二、寄生虫病1.?异沟虫病是河?鱼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早期已有发现,近些年来此病发生已有所减少,多发生在用金属网箱养殖的河?鱼群中。此病是非暴发性的,很少在短期内大量死亡,只是长时间的每天有少量的死亡现象。

  症状:异沟虫完全以吸食河?鱼的血液为营养,寄生数量多时,河?鱼体色变黑,身体瘦弱。鳃呈明显贫血症状,变为苍白色,分泌过多的黏液,鳃瓣与寄生虫接触的地方组织崩坏,有腐臭气。病鱼失去食欲,游泳无力,逐渐衰弱而死。此病仅从外观还难以确诊,必要时对鳃进行肉眼和显微镜检查,以确诊此病。

  病因:由单殖吸虫?异沟虫寄生在鳃瓣、鳃腔内膜引起。成虫长约1cm,肉眼清晰可辨。但鳃瓣上的小虫仍需显微镜观察确诊。

  防治方法:用一般的药物(外用或内服)驱虫效果不佳,实践经验是不用金属网箱养殖防止此病效果较好。另外养殖海水需交换良好。

  2.三代虫病该病主要危害1龄鱼,若不能即时发现会增加死亡。故此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发病症状:早期病鱼的外观难以判断。此病多发于水温下降时,如发现鱼游戏、摄食不活泼,体表有部分黏液白浊,胸鳍不透明。严重时可见鳃丝上有斑点淤血,鳃瓣边缘呈灰色,鱼皮肤糜烂、发红、出血、鱼鳍损伤,病鱼衰弱,最终死亡。

  发病原因:是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多钩亚纲的三代虫寄生在体表各处及鳃孔内膜等处所致。

  预防措施:因为三代虫的传播是河?鱼与河?鱼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以饲养鱼类的种群密度一定不要过大。

  治疗方法: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病鱼15~30分钟;200ppm~300ppm福尔马林浸洗病鱼25分钟,或者50ppm福尔马林浸洗14小时。

  3.车轮虫病此病是河?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由于海水水质愈来愈差,致使此病愈来愈普遍。

  发病症状:外观难以判断确诊其病。多发生于高水温期,病鱼群游、摄食不活跃,严重时出现死亡。对其鳃进行肉眼和显微检查,可见鳃上黏液增多、颜色异常。若此寄生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可使其皮肤产生溃疡。

  发病原因:由原生动物纤毛虫类一种车轮虫寄生在鱼鳃或体表所致。此类车轮虫的主要食物为破碎的上皮细胞或细菌,寄生数量少时河?鱼不显症状,但大量寄生时,由于他们的附着和滑行,刺激鳃丝分泌过多的黏液,上皮增生,防碍呼吸。最严重的时候,会使河?鱼鳃的上皮细胞发生坏死、崩解,最终衰弱以至死亡。

  防治方法:尽量在海水交换良好的海域养殖,降低养殖密度,及时清除病鱼,消除病源。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用2~3ppm硫酸铜全池泼洒。

  4.心脏粘孢子虫病患病的河?鱼外部不见任何异常,但解剖后可见围心腔内及心脏外壁上有白色的孢囊。

  发病原因:病鱼心脏的白色孢囊是粘孢子虫类的库道虫寄生在河?鱼的围心腔和心脏腔中所致。其包囊和从包囊中放出的孢子能使河?鱼的鳃血管发生栓塞。

  防治方法:此类鱼病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只能进行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是:首先要控制河?鱼的放养密度;发现病鱼及时捞除;病鱼应严格限制运输,防止扩散;生过病的池塘再次放养以前应彻底消毒。

  三、营养性疾病对此类疾病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为其他疾病,而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其实,此类疾病往往只需在饵料中添加相应缺乏的物质,即可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1.溃疡症此病是患黑变症后继发性疾病,最初鱼的头部和背部出现白云状圆斑,如逐渐发展会使皮肤溃烂、剥离,鱼体消瘦,逐渐衰弱死亡。此病多发生在开食后单独使用糠虾喂养至2.0cm之前,若在饵料中添加一些鱼肉等,症状会逐步消失。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红霉素3ppm药浴,并结合100Kg鱼用7.5g土霉素拌入饵料连续投喂5~7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藻类 饲料 坏死 轮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