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无公害渔药的研发方向


农业部于今年8月发布水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计划,该文件的主要精神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必须在较短的3-4年时间内,争取通过制定水产养殖标准,推行标准化管理,完善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主要生产地区实行监控制度,实行水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以期能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今年7月,农业部发布部令第31号《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规定》中无公害水产养殖成了该规定中最低标准,而水产药物被重点监管。因此,研究、开发和使用无公害渔药成了当前水产养殖业工作的重点。

本文针对目前渔药使用中表现的问题,扼要提出无公害渔药研究和开发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原料或原料药作为渔药的母体

化学药物仍是防治水产动物病害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前化学药物所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毒性和残留对水产动物、人类以及环境的损害。如果化学药物克服了以上弊端,那么它在水产动物的病害防治上仍有着广阔的前景。有很多化学药物,通过其侧链的改变,或者某个化学基团的添加或减少,会使其性质发生很大的改变,有的也会使药物的毒性大大降低。因此在渔药原料上下工夫是开发和研究无公害渔药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强渔药药理学的研究

渔药药理学的研究是无公害渔药研究的基础,也是确定渔药是否无公害的前提。没有完整的药理学知识的渔药不能更为无公害渔药。此外还要针对水产动物的特点和特殊的生存环境,研究渔药的稳定性,研究渔药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的毒性,研究渔药可能对养殖对象产生的应激反应和控制应激反应的措施。

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养殖对象对渔药的吸收,减少它对环境和水产动物的负面影响

新技术和新工艺等先进技术的引入,拓展渔药研究的思路,同时也为开发渔药新品种,增强渔药的药效,降低渔药的毒副作用提供了舞台。这些新技术有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基因工程等。

改变传统的用药理念,开发窄谱的抗生素和水产专用药物

窄谱的抗生素对目标致病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它又不会对有益菌群产生影响,在施用这种抗生素后不会使水产动物体内外的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在研制窄谱性抗生素时事实上要了解病原体的性质,病原体生长、繁殖的特点,然后针对它们生命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进行抑制,如抑制细菌某种成份的合成,竞争细菌对某种酶的利用,阻断细菌在某个阶段的发育等。

渔药在以前都是借用人、兽药,是人、兽药用途的延伸。这种渔药研制方式除了简单和快捷之外,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较多的。耐药菌株的产生,会影响对人类疾病的药物治疗;药物的残留,会导致残留药物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而最终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今后应加强水产专用药物的研发。

研究与开发新型渔药,增强渔药的药效和降低它的毒性

目前渔药的剂型以粉剂居多。这种单一的剂型,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渔药的药效,也带来了较大的副作用。如氯制剂,当使用粉剂时会因它的瞬间作用而导致水产动物产生较大的应激,而用片剂时,就可克服它的这一缺点。渔药的剂型应该朝多方向发展,如胶囊剂、缓释剂、长效制剂等。通过剂型的开发,可以推动无公害渔药的发展。

从控制与利用的抗病理念出发,研究与水产动物病原竞争的生物制剂或非生物制剂

对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不一定要彻底消灭病原体,而只须控制它们的数量,使其处于劣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利用有益菌群,用有益菌或中性菌甚至是一些处于不活跃的致病菌去与病原体竞争,抑制病原体的生长与繁殖。因此研制的微生态制剂或一些能与病原体发生竞争性抑制的非生物制剂就成了我们无公害渔药的一个发展方向。

研究与开发生物渔药

生物渔药是通过某些生物的生理特点或生态习性,去吞噬病原体或抑制病原体栖息的一种活的生物制剂。生物渔药发展前景十分诱人。人们已在这方面开始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对噬锚头鳋生物的研究,噬菌体的探讨等。生物渔药的研制与应用会推动无公害渔药更大的发展。

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原库

上海水产大学杨先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毒性 残留 水产品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