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生物技术与海水养殖


  广义的海洋生物技术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及其组分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以及定向改良海洋生物遗传特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AttAwAy etAl.1993)。海洋生物技术作为新的高新技术领域,进入90年代以来,在海洋水产养殖、海洋天然产物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三方面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美国基础科学委员会与美国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编写的报告《21世纪的生物技术:新地平线》中,列举了农业、环境生物技术、制造与生物加工和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养殖四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在海洋生物技术与水产养殖领域中确定的研究开发重点是:

  1.海洋中的改进或新的产物,如药物、酶、生物分子材料、生物检测器、生物杀虫剂和用于能源生产的生物物质。

  2.来自海洋中的改进和新的制作方法,如生物补救和生物制作。

  3.水产养殖,包括增强繁殖与发育,改进生长、发育和营养,改进健康与安乐,提高养殖产品的数量与价值,保存遗传资源和提供生物医疗模式。

  4.了解与保护海洋,包括判明生物体和其生态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和确定海洋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我国“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系统工程的制订与实施,将使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在继续保持国际领先的同时,迈上新的台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我国原有的海产加工业产品结构的改变以及海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形成,并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向海洋要食物、要蛋白、要药物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出路,对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战略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产量跃居世界首位,1997年达到783.5万吨。海洋渔业的产值已占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种质和种 苗、病害、养殖环境三大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不认真加以解决,我国的海水养殖业不仅难以健康发展,还有可能发生严重滑坡。海洋生物技术正是促使海水养殖业向优质、高产、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关键技术。

  一、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养殖新品种

  1.高产、优质的经济海藻的良种化

  海藻养殖的中心是“种”的问题,包括种质和种苗两个方面。60年代我国在大型海藻的传统育种方面曾取得国际瞩目的重要成绩,高碘、高产品种的研究与推广,促进了海带养殖业和海藻化学工业的发展。80年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给海藻的育苗育种研究注入了活力。由于植物细胞在发育上具有全能性,给细胞工程育苗育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海藻细胞工程育苗的实用化研究,从组织、细胞水平到原生质体的杂交,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十多年来,我国在藻类三个门类、近三十个种进行了上述水平的育苗育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在紫菜、裙带菜等品种的组织、细胞选育上以及品系的克隆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通过选育获得了较自然种群增产50—60%的两个紫菜优良品系,在我国江浙一带形成的养殖规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90年代以来,国际上藻类基因工程开始起步,我国科学家也在海藻遗传转化方面取得了很好进展,曾呈奎教授及其学生在海藻蛋白高效表达基因的分离与纯化、外源基因的导入及检测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获得了转报告基因的海带。此外,利用生物反应器高效规模化生产苗种的技术也在我国孕育着一场突破。海藻养殖可望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培育出大量的优良种苗,同时通过遗传改良获得优质、高产、抗逆的海藻新品种。用生物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的海藻育苗业,将使我国海藻养殖业的产量、规模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在产品质量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使产业的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海养动物的生殖与遗传操作

  由于海水动物的养殖形成产业化的历史较短,目前基本上无品系可言。加上与植物不同,大多数动物除生殖细胞和早期发育的部分细胞外不具全能性,动物的遗传改良难度较大。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用海洋生物技术,通过生殖和遗传操作来达到。
  生殖操作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化工程等手段对动物生殖过程实施干预和控制,使其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与方式进行;遗传操作则是指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对遗传结构进行修饰或重组。生殖操作与遗传操作既有区别更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它们不但是研究遗传学基础问题的重要手段,又是改良品种,人工育种的有力武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洋 病毒 育苗 鱼类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章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