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鳙鱼的加工利用研究


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又名花鲢、黑鲢、胖头鱼,属硬骨鱼类,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鳙的外形似鲢,往往会被有些人误认为是同一种鱼,但肉质味道没有鲢鱼好,且头特别大,一般为体长的1/3。鳙鱼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低值淡水鱼,这是因为:(1)鳙鱼的产量大,价格低廉;(2)鳙鱼头部较大,造成了可食部分少的印象;(3)鳙鱼鱼肉口味不及其它高值鱼,又给人肉质一般的感觉;(4)鳙鱼具有固有的土腥味,腥味的存在常常会吓退很多消费者;(5)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人们对鳙鱼头部的特别嗜好,造成鱼身和鱼尾部分价格大跌。

  1 鳙鱼的加工利用研究现状
  我国淡水鱼加工业起步较晚。多年来,我国对淡水鱼的利用采取的是以鲜活销售为主,冷冻加工和其它传统的加工方法为辅的策略。国内对有关鳙鱼加工的研究报道很少,都是从鱼糜制品角度进行研究的。熊光权等报道了以鲢鳙鱼为原料研制淡水鱼香肠的研究;青岛海洋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鳙鱼属于凝胶形成较困难、凝胶劣化极其容易的鱼种;上海水产大学通过研究淡水鱼鱼肉蛋白质的凝胶形成特性,发现鲢鳙鱼的凝胶形成相近。而国外对鳙鱼营养组成、贮藏以及鱼酱、鱼香肠和罐头制品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研究了湿蒸和干烤两种处理工艺,认为湿蒸预处理得到的罐头产品更受青睐;鳙鱼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的pH,TVN和TBARS等参数的变化,得出了常温贮藏12小时的鳙鱼是可以接受的结论;以鳙鱼为原料,对制备鱼香肠和鱼肉腌制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以鳙鱼为原料制作鱼酱,两次水洗比一次水洗和不经过水洗预处理工艺更有利于鱼酱的贮藏。

  2 鳙鱼加工利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2.1 腥味问题
  要开发鳙鱼的深度加工技术,首先必须解决其固有的土腥味。鱼类腥气成分非常复杂,国外在这方面研究报道分别有:甲基硫醇、1-辛烯-3-酮和顺-4-庚烯醛是引起鲤鱼腥异味的主要化合物;通过对鲢鱼、鲫鱼等淡水鱼的气味成分分析,得出了相关的气味成分是:己醛、1-戊烯-3-酮、2,3-戊二酮、1-戊烯-3-醇、反-2-己烯醛等C5--C8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这些挥发性成分协同作用构成了草腥味、土腥味;淡水鱼具有的特征气味成分是由体内存在的脂肪氧化酶(LOX)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此外,鱼类的腥气还与鱼食来源有关,鱼食不同,腥气成分也会改变。
  目前,在其它水产品的脱腥技术研究方面有一些报道。如吴少福等研究了黄鳝的去腥技术,认为采用1.5%的β-CD可以除去黄鳝软罐头的腥味;黄发新等报道了用酸碱处理可以除去东方螺肉的腥味;而娄永江研究了龙头鱼的脱腥,认为采用盐酸和CaCl2作为脱腥剂效果较好。这些方法多数是使用酸碱等化学试剂作为脱腥剂,过量使用可能会涉及到环保问题。在鳙鱼脱腥技术方面,研究表明,采用天然物质红茶和食盐复合脱腥,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2.2 骨刺问题
  鱼肉中的骨刺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解决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1)采用机械方式去除鱼肉切片中的骨刺。(2)通过油炸的方法使得其中的骨刺变脆,从而可以连肉带骨刺一起食用。油炸食品香气诱人,酥脆可口,但是油炸食品中含有较高的致癌物苯并芘,而且含油量较高,不易保存,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对鳙鱼采用微波脆化的方法,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2.3 下脚料问题
  鳙鱼鱼肉加工后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如果不加以回收利用而随意排放到环境中,将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使开发的产品成本提高、利润降低、市场难以开拓,从而限制加工业的发展速度,反过来将会挫伤鳙鱼生产者的积极性。

  3 鳙鱼加工利用的可能途径
  3.1 鱼糜制品的研制
  鱼糜制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食用方便、便于携带等特点,已成为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现代水产加工食品。其特点是原料不受限制,通过添加不同的调味料、香料和其它辅料可迎合南北口味。湖北农业科学院利用鲢鳙鱼为原料研制了淡水鱼香肠,并研究了pH值、食盐的加量、鱼肉贮藏时间、淀粉种类等因素对鱼香肠品质的影响,为鳙鱼加工成保存期长、食用方便的产品提供了新的途径。鱼糜制品应具有良好的弹性、风味和色泽,而对于鳙鱼来说,肌原纤维含量丰富,鱼肉pH近中性,血色肉含量少,这些特性都是有利因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鳙鱼 处理 其它 鱼类
上一篇 : 网箱养鱼(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