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淡水鱼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怎样预防鱼病的传播


池塘养殖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的主力军,如何科学地切断池塘养殖鱼病传播的途径,对防止鱼病蔓延、减少生产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一)鱼体本身所带的病原体所致
  池塘所放养的鱼种,
本身常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以下简称病原体)。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常寄生在鱼种的体表、鳍条、鳍条基部、鳃丝、肠道、腹腔等身体部位上和器官中。一般情况下,
肉眼难以观察到这些病原体,这就给我们诊断鱼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鱼种体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时,病原体就会大量繁殖不断侵害鱼体,鱼类就会发生一系列的病变。
  (二)环境因素所致
  池塘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是鱼类病原体主要滋生的场地和传播源(如池塘内的淤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鱼类敌害生物等)。有些病原体衍生于过厚的淤泥中或水草上,当水温适宜时就可以进行大量繁殖;有些病原体则是以软体动物、
水生昆虫或鱼类敌害生物为中间宿主,后者为鱼类病原体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人为因素所致
  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饲养管理不当 当所投喂的饲料不洁时,可将携带的大量病原体带入水体或直接进入鱼体内。施用未经发酵处理的有机肥,也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操作不当 在拉网起捕、干塘捕捞或并池饲养过程中,常因操之过急、动作鲁莽使鱼的体表受到损伤,而当时又未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容易引发水霉病、
赤皮病或细菌性烂鳃病等疾病的发生。
  使用不洁用具 常见的渔业用具有网具、鱼盆、鱼种箱、饵料桶、氧气袋、装鱼桶、增氧机、潜水泵等,上述渔具在被病原体污染过的水体中使用后,
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又被立即用到其他池塘中进行作业,这是鱼病传播的又一途径。
  二、预防鱼病传播的对策和方法
  (一)彻底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彻底清除池底过厚的淤泥,
并铲除池塘四周的杂草与水生植物的根、茎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化学除草剂将池塘中的水生植物彻底根除。放干池水曝晒池底后,再注入20厘米深的水,每667平方米用250毫升清塘灵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二)做好鱼种消毒
  所投放的鱼种,不管是自己培育还是从别处购买,都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放养到鱼池中。有关鱼种消毒的方法很多,在这里不再作过多的阐述。
  (三)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严把池塘水体消毒关。
  科学投饲、施肥 所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无霉变。饲草可用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钟后再投喂有机粪肥最好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再施入池塘内。
  严格渔具消毒 网具类使用后要晾晒,也可以用药物消毒, 渔具最好做到专池专用。
  发现病鱼时要及时作出处理 发现池塘鱼类患病时,应立即确诊鱼病、对症下药、及时治疗。病死鱼尸体不能乱丢, 要及时烧毁或深埋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捕杀鱼类敌害,防止病原体传播 应用有效的方式诱杀蛙、蛇、鼠、翠鸟等敌害生物。
  (四)严格用水标准。不能使用被污染的水源?鱼池的进、排水通道应分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播 鱼类 处理 发酵
下一篇 :青文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