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几种养殖鱼类对矿物元素的需要量[2]
名称
真鲷
鲤鱼
鳟鱼
鳗鱼
罗非鱼
草鱼幼鱼
Ca/%
<0.196
0.028
0.24
0.27
0.17~0.65
32.6~36.7
0.8~1.1
P/%
0.68
0.6~0.7
0.7~0.8
0.29~0.58
0.8~1.0
22.1~24.8
1.7~2.4
Mg/%
<0.012
0.04~0.05
0.06~0.07
0.04
0.06~0.08
1.8~2.0
Zn/mg·kg-1
<24.3
15~30
15~30
-
10
0.44~0.50
Mn/mg·kg-1
<17.8
13
13
-
12
0.04~0.05
Cu/mg·kg-1
<5.1
3
3
-
-
0.02~0.03
Co/mg·kg-1
<4.3
0.1
0.1
-
-
0.04~0.05
Fe/mg·kg-1
150
150
-
170
150
4.1~4.6
Se/mg·kg-1
-
-
0.15~0.40
-
-
-
I/mg·kg-1
<0.11
-
0.6~1.1
-
-
0.005~0.006
3 鱼对矿物质的消化吸收
鱼不仅从饲料中吸收矿物质,而且从体外水环境中吸收,鱼鳃和皮肤可以从水中吸收可溶性矿物质。很多鱼没有胃,肠道短,影响饲料中矿物质的吸收,同时矿物质的结构、矿物质之间的拮抗及维生素含量等因素都对其吸收有关。
不同鱼类及矿物盐的构成,其吸收率也不同。以斑点叉尾■与鲤鱼对磷的净吸收率为例,斑点叉尾■对一元磷酸钙的吸收率为明94%,二元磷酸钙为65%,植酸磷为1%。鲤鱼对一元磷酸钙的吸收率为94%,二元磷酸钙为化46%,植酸磷为8%~38%。
高灰分饲料对鱼类生长不利,试验表明灰分大于35%的肉骨粉可消化氨基酸的平衡或组成有不良影响。高灰分含量的鱼粉不但使磷的利用率低,而且还影响鱼对锌、镁的利用。
在实践中也发现当原料、工艺、配方、水体及环境不变,饲料中粗灰分大于l6.5%时,鱼的生长明显减缓。
矿物元素间存在拮抗和协同作用。锰过量会降低铜、碘、硫的利用;铜缺乏会影响铁的吸收;锌、银影响铜的吸收;硫、钼同时存在也影响铜的吸收。
VD帮助钙的吸收利用。植酸的存在却可使许多金属元素的利用率降低。
有机酸盐的利用高于无机盐,对单价无机盐的吸收比多价无机盐快,对凡能与金属结合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草酸盐等则不能吸收。
4 粗灰分的控制与检验
4.1 粗灰分的控制
鱼粉和肉骨粉往往含有较多的骨髂、贝类、泥沙和食盐,原料采购时应控制总灰分,限制有害矿物元素。植物性原料应选择合适的产地及供应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这样可保持检验的均衡性,节约成本,保证饲料质量的稳定。在考虑成本的同时,选择消化吸收率高的原料,兼顾对饲料生产操作人员和环境的保护,对水质的污染和饲料质的影响。例如碘化钾与碘酸钙饲养效果相同,碘酸钙稳定,不易产生有害物质。在铜与锌的氧化物上,碳酸盐比硫酸盐好,可防止产生刺激性粉尘。消化吸收率低的植酸磷大部分从粪便中排泄出来,会造成水体富氧化,引起环境污染。植物性原料中植酸磷的去除及利用,尚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4.2 饲料原料的快速检验法
4.2.1 容重法和比重法
原料中如果掺杂过多的泥沙和矿物质,米糠中掺人稻壳粉,次粉中掺麸皮,其容重会发生变化,相同的包装,体积不同重量也不同,在原料接收或投料时很容易发现,从而把它们剔除或拒收。当遇到难以分辨的原料时,采用比重法,例如用四氯化碳就很容易将泥沙等矿物质加以分离。
4.2.1 镜检法
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利用自定的标样可以将掺人次粉的麸皮、米糠中的稻壳粉、肉骨粉鱼粉中的杂质加以分辨。同样混入矿物元素添加剂中的其他杂质、矿石等可根据标准样品的形状(晶状)和颜色加以区分。
5 结论
对水产饲料所用原料必须加以选择,控制总灰分。在目前以植物原料为主体配以鱼粉呐骨粉和无机矿物质等的水产饲料,对食草、杂食与混养淡水色的饲料粗灰分宜控制在15.5%左右,钙含量大于磷(与海水鱼正好相反)较好,矿物元素的含量控制在净需要员的3~5倍。根据不同鱼类和水体环境,确保必需的供给、限制有毒有害物质,可以保证饲料的质量,提高养殖效果,而且可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保障人类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c/yu/9/2006-01-12/14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