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饲养管理

盐碱地养鱼


谁说盐碱地不可能养鱼致富?日前,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盐碱地生态综合立体种植和养殖及盐碱地改良模式推广”通过专家组验收,相关成果还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甘肃酒泉地区试验田里,上海科研人员历经3年,靠养鱼、种草等科学方法,让白花花的不毛之地肥了、绿了。经测算,仅盐碱地池塘养殖的亩产效益就达1000元,并形成一种盐碱地改良新模式,具有良好应用推广价值。

  全国盐碱地约4500万亩至5000万亩,其中一半以上完全未被利用。如何变荒为田?“俗话道:肥水不流外人田,那让肥水流入盐碱地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樊强国发现,在江南鱼米之地,水产养殖的“肥水”需经处理才可排放,否则会造成土壤富营养化状态;而对于大西北,这种饱含有机质的水,恰恰是个增肥土地的宝。

  事实上,当地地下水并不缺乏,项目组在示范基地利用起一片56亩盐碱地鱼塘,并搭建了拥有1200立方米水体的“养鱼设施大棚”。在周边,市农科院环科所专家选种了耐盐碱牧草―――紫花苜蓿,又植上了侧柏、刺柏等经济林木;同时,市农科院食用菌所专家还栽培了金针菇、鸡腿菇、双孢菇等菌类植物。这些物种形成了一个循环生态圈:地下水水产养殖―养殖水浇灌入土―牧草固土并生成牲畜饲料―畜粪为菌菇提供营养基质―菌渣粉碎最终还田。

  作为循环农业的第一环,盐碱地养鱼并非易事。东海水产所专家专门筛选引进了“亚冷水鱼种”,以野杂鱼、低质鱼换养高档大型肉食鱼―――白斑狗鱼,实现全人工繁育。一条白斑狗鱼一年就可养到0.75公斤,每公斤卖80元,附加值极高。他们还开展了西伯利亚鲟鱼的养殖研究,取得《高原盐碱水域西伯利亚鲟鱼养殖》发明专利。项目组共为当地提供苗种近2000万尾,突破了当地水产养殖苗种存活率低、效益低的瓶颈。

  经过多种形式的立体种植、养殖,改良修复后的盐碱地耕作层中,含盐量降低了4倍至0.37%,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倍至1.9%,达到上海本地水平。验收组专家、中国水科院黄海所雷霁霖院士认为,除西北外,华北、东北都存在大量盐碱地,上海多项优势技术可结合起来,有望输出各地取得放大效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侧柏 林木 食用菌 大棚
下一篇 :青点鹦嘴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