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鱼病防治

欧鳗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研究




    3.我们以致病力实验中致病能力较强的Ah3、Ah26、Ah38号菌株制备兔抗血清,并与其它5株Ah菌株进行了试管凝聚试验,结果表明,Ah3与Ah38属同一血清型,Ah26属另一血清型,其余5株分属这两个血清型,反应专一性强,没有发现能同时与两种血清型反应的菌株。

    4.嗜水气单胞菌毒力(LD50)测定实验结果向我们表明,八株Ah菌株对健康鳗鲡均有强的毒力,最强的Ah38号菌株,其LD50低于104CFU,同时,毒力强的菌株其菌溶血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大于2,表明它有较强的溶血活力,其它LD50较低的菌株其溶血活力也较低。这个实验结果启示我们,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与其溶血活力有着一定的线性关系,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其溶血能力不一致,在我们的实验中,以Ah38号菌株所代表的血清型有着更强的致病力,这为我们今后寻找防治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有效的用生物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5.嗜水气单胞菌的条件致病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体中含有一定量的嗜水气单胞菌时,假如鱼体健康水质状况良好,那么鱼感染疾病的几率是很小的;但当鱼体本身受到一定的损害时,比如说,腮丝破损或表皮破损,尤其是鳃丝受到损害时,鱼则很容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病;而当鱼体受伤,水体环境亦差时,鱼体的死亡速度和死亡率最高是不言自明的,正如我们的实验所表示的那样。

    三、讨论

    嗜水气单胞菌作为水中的固有菌群,由于它具有宿主范围广、感染力强等特点,而成为淡水鱼类养殖业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实验中所分离到的具有强致病力的Ah3、Ah26;Ah38号菌株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血清型,他们组成了引发江浙沪一带淡水鱼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同时,毒力实验和溶血活力实验也表明,毒力强的菌株也有着较强的溶血活力。这似乎是嗜水气单胞杆菌引起鱼类大面积溃疡出血的原因,这个结果与某些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这些学者还认为嗜水气单胞菌能引起鱼体出血、溶血和死亡,其产生和溶血素、肉毒素和细胞毒素可能是致病因子有关。本实验也表明,不同的菌株其毒性强弱是不同的。我们推测有的菌株只有一种毒性因子,有的则有多种,这与一些学者的某些观点是一致的。

    关于嗜水气单胞菌的侵染途径,我们初步推测是以腮为主要途径,侵染后以肝脏为主要增殖部位,继而再向全身弥漫性扩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致病菌株主要都由肝中分离得到,再感染后也以肝脏中出现病菌时间最早,说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时还有一定的亲嗜性。

    氨氮亚硝酸盐并不能为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提供营养,但含量过高却是导致鱼类发病的重要环境因子。原因在于亚硝酸盐氮能破坏机体血液的血红蛋白,使红血球失去携氧能力,而氨氮除直接引起鱼类中毒以外,还不断分解产生亚硝酸盐氮,从而使鱼的抗病机能降低,容易受细菌的侵染而生病。在我们的实验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值仅为正常值的两倍,鳗鱼的死亡率即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这点。因此,我们初步认为,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引发淡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属于条件致病菌,它的传染性与鱼体的健康状况和水体环境有关。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文献都报道,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范围和强度均在不断拓广和加强,且药的残留已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就应把重点转向控制养鱼环境这个环节上来,保护水质,减少细菌的侵染途径,才是防治鱼病的根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原 鱼类 毒力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