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鱼病防治

易混淆的鱼病的区别与防治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难以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致使许多地区的鱼病防治工作举步维艰。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一些较易混淆的鱼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一、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 

    1.症状和诊断发病后期区别明显,较易鉴别,而发病早期两者外观症状极为相似,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轻微充血或出血,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剖开鱼肚,两者均肠壁充血,不同之处,活检时,前者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镜检可见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镜检发现肠腔内红细胞较少,有部分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
 
    2.防治方法 

    ①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 

    A.预防: 主要采用腹腔注射疫苗、疫苗液夏花浸浴等免疫途径,效果较好。一般免疫力可保持10-14个月,鱼种成活率低者70-80%,高者达90%以上。 

    B.治疗: 到目前为止,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季节,每月使用下列药物一个疗程,有一定效果。外泼0.02×10-6-0.03×10-6的二氧化氯或0.3×10-6-0.4×10-6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同时每100千克鱼每天用0.5千克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均可,再加0.5千克食盐拌饲喂,连喂7天。 

    ②细菌性肠炎病 

    该病一直以来是我国鱼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而且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A.预防: 临床上采取综合预防,做好“四定”投饲工作,不投喂变质饲料;发病期间每月投喂中草药1-2个疗程,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大蒜头500克或穿心莲2千克,粉碎后加盐200克,拌饲投喂,连喂三天为1个疗程。 

    B.治疗: 外泼含氯消毒药;同时将呋喃西林拌饲投喂,每100千克鱼,第1天10克,第2-6天减半。 

    二、细菌性烂鳃病与寄生虫性烂鳃病 

    1.症状和诊断两者外观症状基本相似,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发病晚期两者易区别,前者有“开天窗”,后者无。如果无“开天窗”或处于发病早期,则要借助显微镜加以鉴别,镜检若寄生虫数量少,不占优势,则基本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反之,则为寄生虫性烂鳃病。 

    2.防治方法 

    ①细菌性烂鳃病 

    A.预防: 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保持池水PH8左右;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动一次。 

    B.治疗: 全池外泼含氯消毒药;内服药饲4-6天,每100千克鱼每天用1-2克痢特灵拌饲投喂,第一天用量加倍。②寄生虫性烂鳃病A预防方法同细菌性烂鳃病。B治疗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成0.3×10-6-0.5×10-6浓度;及时捞出病鱼,采用5%食盐水或1.0×10-6的漂白粉进行消毒,一般消毒时间尽可能长些,直到鱼不能忍受为止。 

    三、细菌性白头白嘴病与车轮虫病 

    1.症状和诊断前者病鱼体色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发生腐烂,且常常发生于鱼苗和初期夏花阶段。后者,有三种特例,症状与前者极为相似,一为孵化桶或孵化缸中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嘴在水面呼吸,呈白头白嘴状;二为饲养10多天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成群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状;三为黑仔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对于这两种疾病,要运用显微镜观察才能加以区别和确诊。 

    2.防治方法 

    ①细菌性白头白嘴病 

    A.预防: 鱼苗放养的密度应合理、科学;药物预防同细菌性烂鳃病。 

    B.治疗: 全池泼洒畜用红霉素,使池水成0.3×10-6浓度;或全池泼洒痢特灵,使池水成0.3×10-6-0.5×10-6浓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鱼出血病 黄柏 大黄 食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