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药

植物生长调节剂真相大起底



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吗?
作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技术措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首先,植物生长调节剂本身是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靶标是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与植物受体结合而起作用,这与动物(包括人体)激素的作用靶标(即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和动物激素受体)是完全不同的,就如同我们不能让植物通过吃饭而生长一样,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不会作用于动物和人,因此对人而言是安全的。
我们也不用担心食用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过的农产品会导致儿童性早熟或其他生理功能障碍问题,因为人体不存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受体,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对儿童发育造成影响。
其次,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过的农产品是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低,用量小,使用浓度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数量级,易降解,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时期和使用量应用,不存在残留超标的问题,更不会在人体内累积。多年来的检测结果显示,我国从未出现过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超标的现象。
所以说,不要谈植物生长调节剂色变,正确合理使用经过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影响农产品的安全性,相反还能改善品质。对于谣言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科学分析,不要盲目跟风,更没必要产生恐慌。
科学使用要注意啥?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并且因为种类、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和使用时期以及使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不同,其发挥的生理作用和生物活性会有较大差异。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具体品种推荐的方法和浓度使用,以免达不到预期的作用或发生药害等副作用。
由于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误解以及因其不合理使用带来畸形瓜果的影响,使很多消费者不敢购买施用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农产品。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造成畸形瓜果、产品风味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不合理,大部分是因为使用量过大或使用时期不合适造成的。使用时期、浓度、次数、环境条件、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使用方法均会影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药效。只要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正确使用技术,就会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有些农民朋友往往一味追求药剂效果,而超范围或超浓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很可能造成减产或品质降低。如在花生上过量使用多效唑造成果实变小,麦冬上过量使用多效唑降低品质,猕猴桃上过量、多次喷施氯吡脲使果实口感变差等。
要把握适宜使用时期。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资料中,对施药时期进行了明确规定,必须在药剂最能发挥作用的时期施用,才能起到节约药剂和避免药害的理想效果。例如柑橘花芽分化期喷施赤霉素会抑制花芽形成,但在柑橘幼果期喷施赤霉素就可提高坐果率。氯吡脲在西瓜花期施用,会起到保果增产的作用,晚用药则可能影响产量。使用噻苯隆脱叶,需在全田棉铃自然吐絮率达50%时喷施,使用时间太早则会降低棉花产量和品质。
同时要严格控制浓度及施药次数。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量微小、作用显着。使用浓度应严格按照标签上的作物和调节目的准确配制,不可随意增加药量和水量。喷药次数的确定依据农药标签说明进行,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植物适宜时期一次施药,有的药剂则采取多次喷施。如芸苔素内酯促进葡萄、番茄、黄瓜等果蔬生长,全生育期生长时需要多次施药。一些农民朋友往往认为药量越大越好,喷药次数越多越好,结果植物生长调节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且增加了用药成本,还容易造成减产,影响作物品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物生长调节剂 喷施 黄瓜 受体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