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化肥

热点:大势所趋!未来生物有机肥必火!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耕地是农业之本。


  当前,我国耕地从数量上看,耕地面积20.31亿亩,人均不足1.5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其次,从质量上看,耕地负载逐年加大,区域性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在耕地数量减少趋势难以逆转的同时,耕地质量问题也将日益凸显。


  据农业部介绍,目前我国耕地土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况,存在退化面积大、污染面积大、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地力低等"两大两低"问题。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20 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进入21世纪连续迈上1.1万亿斤和1.2万亿斤台阶,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 61 791 万吨,化肥和农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增产的代价是耕地的高强度利用、超负荷运行、质量退化、地力透支及土壤严重污染等负面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过量施用化肥或误施、乱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物理性状变坏,且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据统计,1979年至2013年的35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 万吨增加到5912 万吨。


  总之,我国土壤恶化问题已经非常严峻,无法通过休耕让土壤休养生息,化肥用量太大而有机肥施用比例极低,土壤缺碳。


  根据农业部下发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其中以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是一重要途径。


  生物有机肥,是指含有特定功能微生物与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动植物残体为来源)复合的肥料,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


  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提高作物的产量,减少肥料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那么,生物有机肥都有哪些功效?


  1,调理土壤、激活土壤中微生物活跃率、克服土壤板结、增加土壤空气通透性。


  2,减少水分流失与蒸发、减轻干旱的压力、保肥、减少化肥、减轻盐碱损害,在减少化肥用量或逐步替代化肥的情况下,提高土壤肥力,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类、瓜果类大幅度增产。


  3,提高农产品品质、果品色泽鲜艳、个头整齐、成熟集中,瓜类农产品含糖量、维生素含量都有提高,口感好,有利于扩大出口,提高售价。改善作物农艺性状、使作物茎杆粗壮,叶色浓绿,开花提前,做果率高,果实商品性好,提早上市时间。


  4,增强作物抗病性和抗逆性、 减轻作物因连作造成的病害和土传性病害,降低发病率;对花叶病、黑胫病、炭疽病等的防治都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综合防御能力。


  5,化肥施入量的减少,相应地减少了农产品中硝酸盐的含量。试验证明,生态有机肥可使蔬菜硝酸盐含量平均降低48.3--87.7%,氮、磷、钾含量提高5--20%,维生素C增加,总酸含量降低,还原糖增加,糖酸比提高,特别是对西红柿、生菜、黄瓜等能明显改善生食部分的品味。所以说,用了生,物有机肥,农产品叶色鲜嫩,滋味甘美,更好吃了。


  6,生物有机肥营养元素齐全,能够改良土壤,改善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


  7,生物有机肥中的有益微生物进入土壤后与土壤中微生物形成相互间的共生增殖关系,抑制有害菌生长并转化为有益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起到群体的协同作用,有益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促使有机物的分解转化,能直接或间接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和刺激性物质,促进和调控作物生长。


  8,提高土壤孔隙度、通透交换性及植物成活率、增加有益菌和土壤微生物及种群。同时,在作物根系形成的优势有益菌群能抑制有害病原菌繁衍,增强作物抗逆抗病能力降低重茬作物的病情指数,连年施用可大大缓解连作障碍。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环境安全、无毒,是一种环保型肥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耕地 粮食 生物肥料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