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简介
日光温室膜面集雨微灌施肥技术是利用日光温室膜面的集水效应蓄集雨水,配套灌溉施肥设备,开展设施无公害农业的旱作集雨农业的方法。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水肥的利用和转化效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解决用水短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为发展节灌农业,实现温室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核心技术为以日光温室膜面作为集雨面,采用“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水窖+微灌施肥系统设备”的应用模式。利用日光温室膜面集水,水窖蓄水,棚内微灌施肥,形成以集(蓄)、微灌、施肥为一体的集雨微灌施肥集成技术。即山地梯田建造日光温室时,采用膜面集水、水窖贮存、滴灌供水的联体设计。即在日光温室的前屋面贴地处修建深20cm,宽40cm的混凝土集水槽,集水槽稍向水窖方向倾斜,在棚内和棚外一端修建水窖两眼,形成棚面集水——防渗导引槽——水窖——滴渗灌的联体构筑。棚膜底边修集流槽,雨水通过集流槽流入温室窖、池。经测定,膜面的临界产流降雨量为1.2mm,其平均集水效率为90%以上,提高了降水的集流利用率。其主要技术为建棚时,同时开挖集流槽,集流槽按5%的坡降用模子或砖做成宽30cm,深15—20cm的集流槽,棚内修建底位水池,设计为4m×1m×1.5m的长方形,并铺设防渗膜;水槽出水口处与水窖沉淀池相连,池上加盖。我省日光温室一般长为50m,膜宽8m,扣膜后实际膜宽7m,膜面积350m2,1mm降雨可蓄水0.3m3,按年降雨400mm计,一年按6个月扣膜计算,降雨200mm,可蓄水60m3。
二、技术规程
1、日光温室建设指标及修建标准
(1)日光温室选址。日光温室应选在地势平坦,日照时间长,土层深厚,质地适中,交通便利的地域。
(2)温室性能指标
保温性能。冬季最低气温应保持在10-12℃以上,室外出现-25℃左右极端低温时,室内最低气温至少应维持在5℃以上。
采光性能。冬至前后的晴天中午,保证后屋面内侧全部能受到光照,温室中部1m高处的水平照度达到室外光照的70%以上。
稳固性能。能承受当地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包括雪、风等)约25-35kg/m2。
土壤性能。土壤疏松、深厚、无盐渍化,土壤无污染。
(3)结构参数
方位。温室坐北朝南,东西走向或南偏西5°。
长度及跨度、温室长以50m为宜。跨度7m。
背高3.5m。
前屋面形状及角度,棚体为拱圆形,底角60°。腰角30°,顶角13°。
后屋面仰角及厚度。仰角38°,水平投影距离1.4m,后屋面厚度0.7m以上。
后墙高度及厚度,高2.8m,墙基厚1.2m,墙背1m。
(4)日光温室建造
我省日光温室通常采用中无柱钢竹结构设计。
①筑墙。土墙体温室修建,应按后墙及山墙厚度两边各放宽10cm,然后撒白灰线,挖40cm深,1.4m宽的地基,夯实找平,用椽打墙,后墙与山墙要连在一起筑,避免缝隙透风。
②立钢架。按3.6m间距安装钢架,底部由一个水泥底座焊接,后层面中间用16#钢筋焊接,东西拉8#铁丝11道,并在压钢架间用2.4m长竹杆每0.5m一根,每间7排,大竹杆用扎丝固定在铁丝上,前屋面东西拉19道8#铁丝,每0.5m绑一排撑膜小竹杆,每间7排。
③铺盖后屋面。先铺木板、木板上端压住脊梁,下端插入后墙内侧不少于15cm,再填充作物秸秆压实,厚度不少于40cm,最后压土,抹一层草泥。
④覆盖棚膜。霜冻前选无风晴天覆盖棚膜,棚膜的长度应超过东西山墙1米以上,宽度以棚面上端留0.8米通风口和下端压住集流槽为宜。覆盖棚膜时,最好在棚膜上端用烙合的方法压入一条压膜带(使压膜带不和棚膜粘连),棚膜上端和压膜带一起固定于距脊梁0.8米的拱杆和竹板子上,东西端卷入高梁秸或木条,在两端拉紧棚膜,固定在山墙外侧。
⑤覆盖棚膜后,在竹板间拉上压膜线,上端固定在脊梁上,下端固定在集流槽预埋件地锚上。
⑥覆盖通风口,通风口棚膜上端通过草泥压于后屋面上端,下端要求压住棚膜50cm,扒缝通风。
2、集流槽的建造
(1)用砖或混凝土建集流槽用来收集前屋面雨水。
(2)集流槽要有一定坡降,建水窖的一端低,另一端高。
(3)修建集流槽时,根据棚长灵活掌握,刚开始建成瓦沟状,20米后建成槽状,随着距水窖越近,槽逐渐加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hf/2006-3-13/hf_1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