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化肥

农业肥料施用误区


果树 
   施肥误区 
   1、施肥点离树越近越好。施肥时离树过近,结果是伤根烧根现象常常发生,效果往往不好。 
   2、施肥量越多越好。盲目多施肥,不根据肥料的种类、树势强弱、树体大小、产量多少、地力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施肥量。结果是树体营养供需不平衡,重者烧根死树,病虫滋生,轻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只长树,不结果,结果少。 
   3、施肥时间按忙闲。“树需肥时无空施,人闲施肥树不需”。不是依据果树需肥时期施肥,而是根据劳力忙闲施肥。 
   4、施肥种类随意定。秋季施基肥,不少果农随意用化肥代替有机肥,或者用未经腐熟的作物秸秆代替厩肥等农家肥,连年如此,结果是果园肥力下降,树势衰弱,产量降低,果质变劣。 
   5、重地下轻地上。很多果农习惯于地下施肥,对地上施肥即叶面喷肥的作用轻视或认识不清,不能做到地上地下施肥相结合,结果导致黄叶病、小叶病、缩果病、早期落叶病等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叶片光合功能降低。 
   正确的施肥方法 
   1、施肥离树远近深浅要适宜。实际上,一般果树水平根的分布是树冠直径的2—4倍。实践证明,苹果、梨、桃、杏等果树开沟或挖穴离树干的距离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为宜,深度30—40cm,此位置果树的吸收根分布集中,养分利用率高。 
   2、施肥量因树因地因肥而定。无论是基肥、迟效性肥还是速效性肥,其施肥量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幼龄树低于成龄大树;未结果或初结果期的树低于盛果期的树;肥力差的园片应多于较肥沃的园片。秋施基肥时,厩肥的施入量一般每亩应不低于5000kg,优质高效的鸡粪不宜超过4000kg,长效全元素复合肥、微肥等宜混合于基肥中施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化肥宜根据果树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分次施入。 
   3、施肥时期按树定。要根据果树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树种、品种等因素确定。农忙劳力冲突时,花钱雇人也要施肥,不能影响树体营养的要求。北方落叶果树基肥一般宜在果实采收后或采果前施入。有些地方的果农,基肥施入有在封冻前或者春季化冻后施入的习惯做法,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实践证明,采果后或果实成熟后期施入基肥,对改善果树叶片光合功能,提高果实品质和树体营养贮存水平,增强树体抗逆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错过此期施入基肥,不仅效果差,甚至起不良作用。 
   4、施肥种类的确定。一般要根据果树的需肥特点、肥料的种类等因素确定。果树既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也需要硼、铁、锌、铜等微量元素肥料,这些营养元素来源于农家肥、作物秸秆、饼肥、鸡粪等有机肥,也来源于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各种复合肥等工厂生产的化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大量元素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才能满足不同果树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需要。克服生产中“重视氮肥、磷肥、轻视钾肥,忽视有机肥和微肥”的作法。 
   5、地下施肥与地上施肥相结合。地下施肥是施肥的主渠道,地上施肥即叶面喷肥直接喷布于树体,具有节资省工,养分吸收快,利用率高的优点,特别对缺铁引起的黄叶病、缺硼引起的缩果病、缺锌引起的小叶病、叶功能降低引起的早期落叶病等生理性病害效果明显。 
   玉米 
   误区一:基肥不足追(化)肥代。用优质农家肥做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而化肥就不具备这个优点。“基肥不足追(化)肥代”,只能使土地越种越瘦,越种越板结。 
   误区二:有肥就追。在拔节前的苗期,如不根据天旱程度、墒情好坏、苗势强弱等实际情况,盲目追肥、浇水,往往使地上部的幼苗徒长,地下部的根系难以深扎,使幼苗失去蹲苗锻炼的机会,给以后植株倒伏埋下隐患。在灌浆期追肥、浇水过度,会造成玉米贪青晚熟,使玉米后期遭受霜冻。 
   误区三:肥多产量高。孕穗到灌浆期是需水肥最多的时期,栽培上要实行“三追肥、三浇水、三中耕”。在拔节开始后进行第一次穴追肥,并适时中耕。在孕穗开始后进行第二次追肥,并中耕。在灌浆时进行第三次穴追肥。这三次追肥总量以不超过30公斤为宜。各次追肥量可掌握前轻、中重、后轻的原则:拔节期施肥占总量的30%,孕穗期施肥占总量的60%,灌浆期施肥占总量的10%。追肥以尿素为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使用技术 施肥 喷施 果树 玉米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