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化肥

花卉生产的配方施肥技术



    4、根外追肥的技术要点:
    ①肥料使用浓度要适当:一般微肥浓度为0.1~0.2%;化肥浓度0.2~0.5%如尿素浓度为0.5%;磷酸二氢钾0.1~0.3%;过磷酸钙1~5%(取上清液)。硫酸亚铁0.1~0.5%,在生育期间喷0.5~0.5%的硫酸亚铁,可以使叶色浓绿光亮。据日本的研究,植物施用化肥浓度以氮25~60ppm,磷4~6ppm,钾25~50ppm为宜;在现蕾期应停止施用氮肥,可用0.1%的磷酸二氢钾根外施肥。
    ②根外追肥要在气温低,空气湿度大,早晨或傍晚无风时进行。否则不行。
    ③喷雾要均匀,叶面和叶背都要喷到,喷液量以不使叶片上的溶液流下为宜。
    ④使用浓度要准确,在追肥前要作空白试验以便准确配制肥液的浓度。
    ⑤可以与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混合使用,在药剂混合前要分析肥料和其它农药的性质,在混合后药效降低或发生沉淀时不宜混合使用。
    ⑥先配溶液,滤掉杂质后在使用。施用时为了增加表面张力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如洗衣粉少量等。
    六、配方施肥与施肥量计算  配方施肥即根据花卉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要量,合理的进行施肥。施肥量一般根据土壤中(或基质
的)供肥能力,补充花卉所需之不足。
    花卉施肥量常按下列公式计算:A=(B-C)/D
    式中:A—某种元素的施用量(kg)
         B—某种花卉的需肥量(kg)
         C—花卉从土壤或基质中吸收的肥量(kg)
         D—肥料利用率(%)
   一般花卉无机肥料的利用率N为45~60%,一般按50%计算;P为10~25%;K为50%。堆肥的利用率:N为20~30%;P为10~15%;K为40~45%。根据花卉体内养分的含量以及肥料的利用率可估算出施肥量。
    例如,植物的鲜重为100g,10%是干物重。其中N、P、K的含量分别为4%、0.5%、2%,即各为0.4g、0.05g、0.2g。由于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一部分因灌水而损失,另外一部分被土壤固定而残留于土壤中,因此,肥料中的养分不能被植物全部吸收。假设植株对肥料的利用率分别为20%、10%、20%,则应该施入土壤中的三要素的量分别为2g、0.5g和1g。把这些值换算成相应的化学肥料即硫铵10g、过磷酸钙2.5g、硫酸钾1.7g。
    这些肥料可在生育期间分期施用。盆栽土壤各种肥料的成分以每升土施用0.1~0.5g左右为合适。肥料每次的施用量,随施肥的次数而变。应提倡“薄肥勤施”的原则,切忌施浓肥。因为浓肥会使土壤溶液渗透压增高,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同时土壤溶液中个别离子含量过高时,会发生离子间的拮抗再用,阻碍了对所要求的离子的吸收,重者会造成植物的死亡。
    七、花卉施肥应注意以下问题:
    1、基肥和追肥应配合使用一般有机肥使用量为3000-~0000公斤,再配合一定量的无机肥料。沙土地和粘重土地施用有机肥料特别重要。
    2、N,P,K配合使用,一般以P为基础,N是P的1-4倍,K是P的1/2-1倍。N、P、K的比例,因花卉种类的不同而异,一般N:P:K=1-4:1-  3:0.5-1,一年生播种苗:枫杨苗为4:1:1;马尾松:3:1:1;油松:4:3:1;洋白蜡幼苗:3:1:1;观花植物:N:P:K=4:3:2;观果植物:N:P:K=2:4:3;观叶植物:2:1:1;球茎类植物:N:P:K=1:2:3;育苗肥N-P-K=9-45-15;通用型:N-P-K=15-15-15,如绣球,天竺葵等(PH=5-6),34PPM,10天1次,而百合,秋海棠(PH=5-6),17PPM,7-10天1次,杜鹃花则用N-P-K=15-45-5,PH5-6.麝香石竹,植物,在光照不足时N-P-K:15-0-15兰花专用肥难N—P—K如下:30-10-10(冷杉皮作盆土,需要N量大)18-18-18(通用型)10-30-20(促花肥)一般100-150PPM,每周1次。
    3、根外追肥要少量多次,避免肥伤。
    4、要根据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生长时期使用不同的肥料和不同的量。例如:茎叶N,花期P,入冬K,如,植物在幼苗期氮肥的比例可稍大,N:P:K=4:3:2,从花芽分化开始,就要避免使用氮肥,可用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100ppm,每周一次,直至开花。
    5、肥害(肥伤)及预防:在施用生粪或一次性使用过多的肥料及其施肥的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对花卉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在花卉生产中称之为肥害或肥伤。肥害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使用技术 堆肥 花卉 施肥 氮肥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