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3-15 日,全国农技中心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了 2015 年下半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 20 个玉米主产省(区、市)的测报技术人员和玉米产业体系专家,在总结玉米前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害发生基数、玉米耕作栽培方式及品种布局,结合未来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对 2015 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做出了预测。
一、玉米前期病虫害发生概况
玉米前期病虫以玉米螟、二代粘虫、二点委夜蛾、地下害虫、蓟马、粗缩病和纹枯病为主,总体为偏轻发生,程度轻于上年;发生面积 2.6 亿亩次,玉米虫害发生 2.4 亿亩次,玉米病害发生 2400 万亩(各病虫发生面积见下表)。
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华北、西北、黄淮、西南等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 5200 万亩,目前除黑龙江和吉林外,大部地区已过发生为害期。二代在南方地区开始逐步发生。
二代粘虫发生 3400 万亩,明显轻于重发的前 3 年。全国大部分监测点一代成虫累计诱蛾量和田间二代幼虫量均较少,总体偏轻发生,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安徽等省地出现局部的高密度地块。
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 1150 万亩,大部地区虫口密度和为害程度均为 2011 年以来的最低年份,仅在河北、山东、天津、山西个别地方出现高密度田块。
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山西、安徽、云南等地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全国发生 5300 万亩。
蓟马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山东西南部偏重发生,其他地区中等以下程度发生;全国发生 3000 万亩。
蚜虫在西北、华北和黄淮大部发生较重,其他地区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 1200 万亩。
叶螨和双斑萤叶甲在华北和西北地区中等发生,山西北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 700 万亩和 300 万亩。
玉米病害发生程度与上年基本持平。纹枯病在西南大部中等发生,粗缩病在黄淮海轻发生,矮化病在东北局部地区危害有所加重。
二、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一)发生趋势
预计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发生程度接近常年; 7 月下旬至 8 月底为各种病虫危害盛期。
1 .发生种类和面积
玉米中后期病虫以钻蛀性、食叶性、刺吸性害虫和叶部病害为主,其中玉米螟、棉铃虫、蚜虫、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和灰斑病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重;三代粘虫总体发生平稳,不会出现大面积暴发成灾,但仍会在部分地区出现集中为害田块;叶螨、双斑萤叶甲、弯孢叶斑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纹枯病、茎腐病、灰斑病等在部分地区造成一定危害。预计全国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 9.1 亿亩次,虫害 6.1 亿亩次,病害 3.0 亿亩次(各病虫预计发生面积和重点区域见下表)。
2 .发生程度和重点区域
( 1 )钻蛀性害虫。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北部偏重发生;二代玉米螟在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山西、新疆等地偏重发生,其他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三代玉米螟在河南、安徽、山西、天津偏重发生,华北和黄淮的其他地区中等发生;三、四代棉铃虫在安徽、河南、北京、天津等地偏重发生,华北、黄淮和江淮的其他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
( 2 )食叶性害虫。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黄淮、西南、西北总体偏轻发生,华北、东北等局部地区会出现高密度点片危害。双斑萤叶甲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偏重发生。
( 3 )刺吸性害虫。蚜虫在华北、西北和黄淮等地偏重发生,其他地区中等发生;叶螨在山西、天津、内蒙古偏重发生,在东北、华北其他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
( 4 )病害。大斑病在东北大部偏重发生,华北北部、西北局部中等发生;小斑病在华北、黄淮、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在东北、黄淮海地区中等发生;灰斑病在西南、东北局部地区中等发生。此外,丝黑穗病、纹枯病、瘤黑粉病、茎腐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区也将造成一定危害。
(二)预报依据
1 .常发性重大病虫害基数略低于前几年
二代粘虫全国见虫面积3400万亩,发生面积比上年减少20%,比2012-2013年平均值减少55%,接近2001-2011年平均值。发生较重的有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安徽等省的局部地块。防治后各作物田每平方米加权平均残虫量0.7头,比上年偏低60%,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值。但近期二代成虫在东北地区成虫量显著高于上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zw/zb_22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