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日至1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人员和有关专家对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根据病虫源发生基数、冬春季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作物种植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15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多发、重发和频发态势,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53亿亩次,以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威胁最大。水稻“两迁”害虫、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重发区域广,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和马铃薯晚疫病存在流行的风险,小麦条锈病、粘虫、二点委夜蛾、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但局部地区有重发可能。
一、水稻“两迁”害虫
稻飞虱在华南、西南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区大发生概率高,西南北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4.2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黔、湘、鄂局部稻区大发生,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西南西部、江淮和华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6亿亩次。
“两迁”害虫境外虫源地具备较为充足的虫源基数,其中,越南2014年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和严重发生面积分别较2013年增加49%和102%;稻飞虱发生面积较2013年减少6%,接近常年。目前我国华南、江南、长江中游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加之水稻主栽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为主,生长量大、田间郁闭,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的发生繁殖。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华南、西南稻区2014年冬季和2015年春季,温度偏高1-2℃,降水偏少2成左右,总体有利于“两迁”害虫越冬,对春季“两迁”害虫的迁入无明显不利影响;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春季温度接近常年,降水偏多,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和繁殖。
二、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在西南中北部、长江中下游总体偏重发生,湖北等局部早稻主产区大发生,华南、西南南部、江南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大螟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有明显上升态势。全国发生面积2.6亿亩次。
据调查,二化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冬前基数高于2013年,华南、西南和东北稻区略低于2013年。其中,江南、长江中游、东北南部稻区亩活虫数为3000-5000头,西南、东北中北部稻区为1000-2500头,长江下游稻区为200-500头,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三化螟在华南稻区冬前亩活虫数为200-400头,其中华南东部较2013年减少近50%,华南西部与2013年接近。大螟在长江下游稻区冬前亩活虫数为50-400头,其中江苏较2013年增加22%。我国主产稻区机收面积不断扩大,残留稻桩高,有利于水稻螟虫的越冬、发生和繁殖。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4年冬季和2015年春季,华南、西南稻区温度偏高1-2℃,降水偏少2成左右,高温低湿条件有利于螟虫越冬;东北中北部稻区温度偏低1-2℃,降水偏多2成,对螟虫越冬和春季存活有不利影响;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降水偏多,温度接近常年,对螟虫越冬和存活有一定抑制作用。
三、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发生最重的区域为河北、山东,可达大发生,华北、黄淮的其他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四川、宁夏达偏重发生,西南、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4亿亩次。
冬前各地调查,江淮、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蚜虫普遍发生,大部麦区秋苗虫量高于2013年同期,接近常年水平。平均百株蚜量,山西、河南、安徽、陕西、山东、北京、河北、宁夏分别为7.4头、6.5头、5.1头、5.0头、4.6头、4.1头、2.7头、1.9头,与2013年同期相比,北京偏低68%,其他大部省区偏高50%-200%;与常年同期相比,北京、山西分别偏低53%、34%,其他大部麦区接近。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4年冬季,除华北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对蚜虫的越冬总体有利;西南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0.5-1℃、降水偏少1-2成,有利于蚜虫冬季发生为害。2015年春季,华北、黄淮北部、西南和西北大部气温偏高或正常、降水接近常年,对以上地区蚜虫发生为害有利;黄淮南部、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多,对蚜虫种群上升有不利影响。
四、玉米螟
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北部偏重发生,东北其他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6亿亩;二代在新疆南部和伊犁河谷偏重发生,东北、华北、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2亿亩;三代在河南东部局部偏重发生,黄淮海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7000万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zw/zb_22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