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植物保护

湖南省2017年下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测


根据全省各地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实况,结合栽培、气象和历年资料等综合因素考虑,预计:全省中稻中后期和晚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中等发生,局部发生严重;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偏轻发生。玉米病虫偏轻发生,其中玉米螟中等发生。棉花病虫偏轻发生,其中棉蚜、棉叶螨、棉盲蝽中等发生。柑橘病虫中等发生,其中柑橘红蜘zhu、锈壁虱偏重发生。
 
一、水稻病虫发生预测
 
(一)发生趋势预测
 
1. 螟虫
 
二化螟偏重发生,衡阳和湘潭大发生,湘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970万亩次。
 
大螟轻发生,发生面积190万亩次
 
2. 稻飞虱
 
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400万亩次。
 
3. 稻纵卷叶螟
 
中等发生,湘中以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000万亩次。
 
4. 纹枯病
 
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100万亩。
 
5. 稻瘟病
 
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320万亩次。
 
6. 稻曲病
 
偏轻发生,湘中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若水稻感病品种破口抽穗前5~7天遇适温阴雨天气,可能出现大流行。
 
7.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
 
(二)预测依据
 
1. 病虫基数。据6月底调查,全省一代二化螟各市州亩平一般为92~1587头,早稻加平为923.1头,是去年的1.8倍;一类防控区各县一代残虫亩平为1464头,其中衡南、耒阳、常宁分别达3755头、3442头、3083头;二类防控区各县残虫亩平1320头,其中绥宁、桂阳分别达3700头、3200头;6月一类防控区18个重点县单灯累计共诱蛾12363头,其中常宁、安仁、湘潭累计蛾量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0.9倍、3.9倍、3.9倍;具备偏重至大发生虫源量。当前中稻田间“两迁”害虫及卵量较大;早稻纹枯病发生重,大量菌核残落稻田,菌源充足;稻瘟病菌源广泛存在;早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零星发生,有一定量毒源。
 
2. 栽培因素。部分地区中稻插花种植且栽插期拉长,导致生育期不齐,桥梁田多而杂,既丰富了害虫的食源,又提供了其辗转为害的条件。中晚稻优质稻、超级稻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大多数品种较传统品种抗性偏弱;长株潭局部地区推广种植应急性镉低积累品种和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一些品种抗瘟性差,致使稻瘟病流行风险增加。此外,一些高产栽培措施和部分农户偏施、迟施N肥等种植习惯,使水稻田间生长量大、田间郁蔽度大,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害虫的生长增殖及病害的发生流行。
 
3. 气象因素。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全省平均气温湘东南局部地区较常年略偏低,其他地区略偏高,极端最高气温为36~38℃;降水量湘西北较常年偏少1~2成,其他地区较常年偏多,7月上旬我省中北部地区仍有较强降雨过程,中下旬湘东南受台风影响的可能性大,8月受台风影响还将有雨水集中时段,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雨季与中稻及部分晚稻孕穗至破口抽穗关键期相吻合,有可能造成晚稻穗期病害大面积发生流行。雨季结束后将出现晴热高温天气,水稻生育后期禾苗浓密,田间小气候适宜,对稻飞虱发生为害有利,极易出现暴发危害。
 
4. 其它因素。全省加强中晚稻药剂拌种工作,有些县市全年中晚稻拌种比例超过95%,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针对近年二化螟难防治的问题,全省划分区域,从越冬代,开始分区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控,压低一代二化螟基数,减轻了后期暴发成灾的风险。
 
二、玉米病虫发生预测
 
(一)发生趋势预测
 
二代玉米螟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10万亩。
 
玉米蚜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90万亩次。
 
玉米纹枯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83万亩。
 
玉米大小斑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90万亩。
 
玉米绣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3万亩。
 
(二) 预测依据
 
1.病虫基数。7月初调查,各县市一代玉米螟每百杆残存活虫数一般为6.3~78头,全省平均百杆残存活虫数20.3头,比去年增加26.1%,有效虫源田面积较大。
 
2.耕作栽培因素。我省玉米种植面积今年略有下降,但种植区域广,播种期、生育期不一,“插花”种植现象普遍,桥梁地块多,有利于玉米螟、粘虫等害虫的辗转为害;山丘区连作现象普遍,有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资讯 预测 玉米 水稻 晚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