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耕意正浓,南方地区的不少农户却被水稻土低产问题困扰了多年。据统计,我国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三大稻区常年植稻面积达3.76亿亩,其中低产水稻土竟占到约1/3。日前,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研究员周卫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天,他将结合该科研成果,对冷泥田、反酸田、白土、黄泥田、潜育化水稻土5类典型低产水稻土改良提出技术对策。
排水氧化技术
适用沿湖稻区潜育化水稻土
工程排水措施 水稻移栽前开排水沟。排水沟间隔50米,沟宽30厘米,沟深30厘米。排水沟的深度可以视水稻土潜育化程度适当调整,潜育化程度越高、潜育层越深,排水沟越深。如无工程排水措施也可采取冬季晒阀、垄作结合关键生育期湿润灌溉水分管理技术,整个生育期稻田宜浅灌(2~3厘米水层),但分蘖末期须及时排水晒田。垄作处理起垄高度5厘米,垄宽60~80厘米;垄间用15厘米宽、15厘米深的排水沟隔开;冬季晒阀于晚稻收获后深翻土壤25~30厘米,冬晒。
施用硅钙肥和氧化剂 硅钙肥用量为225~300千克/公顷(SiO2:28%;CaO:22%),过氧化钙用量为30千克/公顷(有效成分75%),二者配合基施。需说明的是,过氧化钙粉尘具有助燃性,对眼、鼻、喉及呼吸道有刺激性,应远离可燃物,使用时注意防护。
酸性消减技术
适用粤桂琼闽反酸田及严重酸性田
强化灌排措施 灌排可带走一部分活性酸,为水稻发育创造较好的土壤环境。灌排措施可通过在田间开沟进行,一般间隔15~20米挖深沟1条,沟宽0.8~1米,沟深0.8~1米。灌排一般在水稻移栽前20天进行,最好灌排2次,以起到排酸压酸效果,保证苗期水稻根系发育,形成壮苗。
增施土壤改良剂 碱性物质可中和土壤H+,减轻酸毒、铝毒危害,石灰是有效的土壤改良剂,酸性土壤改良剂还包括碱渣,或偏碱性肥料如钢渣磷肥、钙镁磷肥等。推荐用量为750~1500千克/公顷,在耙田时一次性均匀撒入。土壤改良剂用量视土壤酸化程度适当调整,酸化程度越高,用量需增加。
补充有机肥 有机肥可缓冲反酸田酸危害,补充多种中微量元素,改善土壤肥力。一般精制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为1500~3000千克/公顷,或鸡粪4500~7500千克/公顷,在翻耕或耙田时全部施入。
增施磷肥 针对反酸田普遍缺磷问题,生产上应注重增加磷素供应。建议P2O5用量为75.0~112.5千克/公顷。
农民日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zw/2017-3-10/22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