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农作物品种布局、当前病虫基数以及未来气侯趋势,结合病虫历年发生情况等因素分析,预计2014年全省水稻病虫害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玉米病虫害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200万亩;西藏飞蝗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120万亩。大春作物病虫害以水稻稻瘟病、稻曲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玉米螟虫、玉米叶斑病、玉米纹枯病、西藏飞蝗和马铃薯晚疫病等为主。
一、发生趋势
1、水稻病虫害
水稻螟虫预计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4(5)级),发生面积3300万亩次。其中二化螟发生3000万亩次,三化螟发生300万亩次,近年三化螟在我省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重发区域为攀西及川西北、川中部分地区。稻飞虱预计中等发生,川东、川南局部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35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发生,川东、川南局部偏重 (3(4)级),发生面积200万亩次。
稻瘟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350万亩次,重发区域为盆地局部深丘山区。稻曲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350万亩。水稻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000万亩。
2、玉米病虫害
玉米螟虫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650万亩次。玉米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400万亩。玉米叶斑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400万亩。
3、西藏飞蝗
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120万亩,在金沙江、雅砻江局部河谷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4、马铃薯晚疫病
预计中等发生,攀西及盆周山区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200万亩。
二、预测依据
1、病虫害基数
(一)螟虫冬后基数略高于常年同期。据全省36个监测站点冬后调查,水稻二化螟亩活虫数1622头,比常年增加5.3%,三化螟亩活虫数877.9头,比上年增加20.1%;另据省农科院植保所调查,今年冬后螟虫基数比上年高36.43%。玉米螟虫冬后平均百株活虫数8.33头,比常年增加6.3%,越冬死亡率6.59%,比常年低53.9%。
(二)水稻二化螟、玉米螟虫蛾量少、田间卵量小。据全省监测站点调查,2014年水稻螟虫3月中旬至4月下旬各地灯下陆续见蛾,与常年见蛾时间相当;诱蛾量及田间卵量均比上年及常年同期少。玉米螟虫灯下见蛾晚于上年及常年,蛾量比常年少40%左右。
(三)稻飞虱在云南、贵州等虫源地灯下始见期普遍提早5~10天,灯下、田间虫量少;我省川南川东地区迁入较早,虫量高于常年但低于大发生年份。截至5月中旬,云南西南部三个监测点灯下累计诱虫1.2万头,移栽田平均虫量700~1200头∕百丛、秧田20~40头/平方米;贵州黔西南州各监测点单灯累计诱虫186~750头,秧田25~90头/平方米,各项指标均小于常年同期。我省4月14日川南灯下偏早始见稻飞虱,4月17~19日出现全省第一个迁入峰,单灯累计诱虫390头,虫量比上年高33.6%。截至5月20日,叙永单灯累计诱白背飞虱79头,比历年同期均值高58%,比大发生年低4.24%。田间平均虫量50头/百丛,比大发生年减少82.82%。
(四)稻瘟病种子、稻草带菌率低于常年,但大面积稻瘟病菌致病力仍较强。据 36个监测站点调查,今年稻瘟病种子、稻草带菌率分别为6.26%、8.16%,比常年分别降低14.7%、17.2%。2013年省农科院植保所对全省不同生态稻作区分离获得217个有效单孢菌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仍以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67.74%。毒力频率范围为11.70~74.47%,较上年(21.43-94.92%)相对下降,仍处于致病力较强水平。
(五)马铃薯晚疫病当前田间发病重于上年。据监测站点调查,当前我省坝区及丘区马铃薯晚疫病平均病田率49.1%、平均病株率18.3%、平均病指6.85,均高于2013年同期。
(六)西藏飞蝗冬后卵块密度略高于上年。甘孜州平均蝗卵密度18.8粒/平方米,与上年相当。甘孜县、炉霍县平均蝗卵密度分别为17粒/平方米、12.5粒/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粒/平方米、2.5粒/平方米。
2、作物品种抗性及栽培措施影响。
(一)作物品种抗性整体水平不高。2013年对我省143个主栽和主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超过70%的品种为感病品种,其中51.05%的品种为稻叶瘟高感品种,73.43%的品种为穗颈瘟高感品种。玉米品种对叶斑病、纹枯病的抗性不高。60%以上的马铃薯品种易感晚疫病。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zw/2014-6-6/zb_22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