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使用量大,废弃农药瓶袋散落在田间,易造成土地、水源污染。如何加强农业生态治理,防治“田间地头”的废弃农药瓶污染环境?记者在云南昆明、河北阜城进行了调查。
污染生态环境的“无形杀手”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站长赵国军,每月都与工作人员下乡做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发现农药瓶的处理对农民而言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用不着、留不得、卖不掉”。弃置成为大部分农民的选择。
据了解,含高分子树脂的农药瓶袋在自然环境下极难降解,可残留200至700年,极大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且毒性持久。天气热时,瓶中残留的农药还容易自然挥发,污染大气;经雨水冲刷渗入地下后,会污染水质,成为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无形杀手”。
“现在社会上对农业污染的重视还远远赶不上工业污染,因为工业污染一抬头就看得到,而农业污染是一种慢慢积累的隐患,现在看不明显,但以后会危及子孙。”赵国军说。
滇池沿岸的昆明市呈贡新区梅子社区,曾经在水渠和田间经常可以看到漂浮着的农药瓶或者堆叠在一起的农药包装袋,一到下雨天残余的药剂就随雨水流淌到水渠中,一路流向滇池。
一次、一天、一座村庄,或许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次数的累加,天数的增长,一座座村庄的汇集,水一点点被药物污染。原本看不见也闻不到的毒性终究成为能够看到的存在——鱼虾的死亡,飞鸟的消失。
阜城县漫河乡西韩村的农民蔡根生说,乱扔废弃农药瓶还有其他风险,“小孩都喜欢捡瓶子来玩,之后不洗手就吃东西,可能会中毒”。
一个农资店一年回收农药瓶上万个
前不久,记者来到衡水阜城县的农田边,连续走了数十亩地,并未在田间地头发现农药瓶袋等废弃包装。在农田斜对面的光明农资店里,老板宋庆才正忙着整理成箱摆放的农资。旁边的几个纸箱里放着一些用过的旧瓶子和已经打成捆的废包装袋。宋庆才说:“这是刚从农民那里回收来的,正等着制药厂家过来取呢。”
自2014年5月1日,河北衡水阜城县实施废弃农药瓶袋回收制度以来,县里在两家较大的农资店设立了试点,农民自家用完留下的和捡来的废弃包装都可以送到这里来。在农资店中间的桌上,有一块小黑板,上面清晰写着农药瓶、袋的回收价格:瓶,100毫升以下 0.1元/个;100—300毫升 0.2元/个;300毫升以上 0.3元/个;袋,50毫升以下 0.03元/个;50毫升以上 0.05/个。
据宋庆才介绍,他现在只从愿意回收废弃农药瓶袋的厂商那里进货,其他的一律不合作。“实际上这是双赢,农民收集多了拿到补贴,而农药厂商回收旧瓶袋后再利用也减少了成本,对双方都有利!”
自去年5月1日以来,宋庆才的农资店已经累计回收农药瓶上万个,农药袋十几万个。
蔡根生家里20多亩地,种着西瓜、棉花、玉米、小麦等,每年对农药的消耗不是个小数。他是村里最早一批开始收集废弃农药包装的农民。蔡根生说,早前一亩地里少说有十个八个废农药瓶,井口边上经常几十个——由于农民习惯在水井旁稀释农药,因而那里常常成为废瓶废袋的“重灾区”。
在农资店里,宋庆才给记者拿出了一本详细的回收清单,上面罗列了自去年5月以来,店里所有的回收记录。“6月15日刘南村侯春勇500毫升瓶8个;300毫升瓶12个。6月17日孟庄孟庆辉500毫升瓶16个;50毫升以下袋50个……”
记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后,回收记录也开始变得密集。宋庆才告诉记者,回收瓶袋不仅有补贴,还有奖励,一次超过100个能抵消5元农资费,超200个抵10元,农民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现在捡的人越来越多,我自己能捡的都少了。”蔡根生开玩笑说。
村里有了农药包装回收池
“我们村是传统的蔬菜村,每年农药使用量都不小,为了防治滇池污染,从2009年开始,村里建起了农药包装回收池。”梅子社区专门负责农业工作的洪太生告诉记者。
“建设回收池,花费高吗?”记者问。
“最开始跟施工队谈的是360元建一个,后来因为建设太分散,结算时按照500元一个。”据洪太生介绍,资金主要由上级政府拨付,选址由村里决定。“村里每月500元聘请专人每天对农药包装进行回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5/2015-06-05/4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