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喷洒农药之前,先给农作物“服用”油菜素内酯,农药残留比未处理的农作物降低了30%—70%。浙江大学喻景权教授研制的这种油菜素内酯化合物,为解决农药残留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本刊记者 司徒微微
在杭州萧山的一个大型蔬菜出口基地,《浙商》记者看到,有一小块土地上的农作物特别招人喜欢,植株要比一般的作物略大,果实产量看起来也比其他的要多。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记者才知道,原来这些植物在喷洒农药前,预先“服用”了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这种激素不仅促进了植物的生长,还有降低农药的残留作用。
这引起了《浙商》记者的好奇,经了解,这一具有降解农药功能的神奇药剂研发者,就是浙江大学生物与农业技术学院教授喻景权。不久前,他还在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向世界证明,这种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可以有效地帮助农作物降解农药残留。
发现农药残留的“杀手”
“我国蔬菜的出口一直受到国外严格的检测控制,不少农产品(12.48,0.45,3.74%)基地因为产品检测不过关而无法出口。”喻景权告诉《浙商》记者,油菜素内酯是从植物体内提炼的一种植物内源激素,能充分激发植物体内的潜能。但多年来,人们对油菜素内酯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了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如何帮助农作物降解农药却是空白,这一问题也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之路上的“拦路虎”。
经过近10年的研究,2007年喻景权对黄瓜进行了实验。“农药被植物吸收后,并非一直留在植物的体内,而是会被植物体内的某些酶自身慢慢消化。”喻景权介绍,经过实验研究发现,激发这些酶发挥作用的正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油菜素内酯。但由于植物体内本身具有的油菜素内酯非常微量,所以农产品自身对农药的降解能力远远不够,导致采收后还有农药的残留。换言之,如果植物拥有足够的油菜素内酯,便可以大大加强对农药的降解能力。
这一惊人的发现让喻景权喜出望外。除了黄瓜,其他的植物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共性呢?喻景权先后又对番茄、白菜、茶树等作物进行了研究,发现油菜素内酯也同样具有降解农药残留的功能。这一研究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反响。
人工合成药剂
有了这一研究发现,喻景权便专心地投入到油菜素内酯的研发中。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曾用了10年时间,从225公斤油菜花粉中提取出10毫克样品。喻景权则从植物里提取一定量的纯油菜素内酯,加上人工半合成的方法制成药剂。化合物通过一定比例的配对,喷洒在农作物上,能和农作物表皮上的蛋白发生反应,从而激发植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
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除虫菊酯是农作物常用的农药,那么这种合成的油菜素内酯药剂对这些农药的作用究竟如何?喻景权先后在番茄、黄瓜等多种作物上实验:在农作物喷洒除草、杀虫、杀菌等10种不同类型的农药前,他先喷洒了少量的油菜素内酯药剂。同期还种植了相同的植物,但这些植物则按照目前普通的方式培育。
等到作物采收的时候,喻景权分别对经过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处理的农作物和未经处理的农作物,进行了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结果显示,经过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处理的农作物,把农药逐渐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或低毒无毒物质,有的则被直接排出体外,其农药残留量要比同期未喷洒的农作物降低30%—70%,这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物不同,其农药降解的程度也有所不同。白菜经过药物处理后,农药残留量可以降低70%,是比较明显的。”
而这样一瓶小小的药剂,研制成本可并不低。喻景权介绍,制作15毫升的药剂成本昂贵,但15毫升的药剂需要稀释到10公斤的水当中再使用,每亩地仅需数毫克。所以对于农民来说,总体成本并不高。
2009年1月,这种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已申请了国家专利。喻景权表示,我国蔬菜农药残留的降解方法还存在很大的空白,这一研究对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对蔬菜达到出口检测标准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大规模应用受阻
经过大量的实验,油菜素内酯化合物已经在浙江萧山、桐庐、台州、绍兴、嘉兴等几个规模性的蔬菜出口基地进行了示范应用。但说到油菜素内酯化合物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喻景权面露难色:“油菜素内酯的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但其更多的作用是发生在植物内部的;像降解农药的作用,农民直接看不到,因此,也就很难让农民在短时间内主动去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5/2009-11-25/3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