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用先进手段推广适用技术


张桃英

从大规模示范推广应用至今,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随着其原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保护性耕作应用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完善,效果也愈来愈显著。

这首先要归功于保护性耕作这一技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各地在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创造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也着实功不可没。

 

尧都区:“一二三”的变奏曲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农机局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试验二示范三明白”的做法。一是通过建立试验区,出数据,出经验。二是在项目村建立示范区,让农民亲眼见证保护性耕作的好处。三是实现“三个明白”,即通过宣传、实地考察让干部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明白,取得他们的支持;让机手明白保护性耕作原理,能熟练操作专用机具;通过宣传、培训、示范,让农民明白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尧都区农机局积极向各级领导进行汇报和宣传,主动邀请各级领导到试验、示范区考察,向领导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和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意义,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做到“三个明白”,尧都区农机局建立了以区、乡、专业户为主要体系的推广网络。十几年来,已培养专业户260户,拥有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达500余台(件),基本上形成了以农机专业户(大户)为基础,区、乡服务站为基地的推广模式。

 

阜新县:“三四五”的咏叹调

“影响保护性耕作推广的因素很多,如行政手段、资金扶持、宣传发动、技术模式、运行机制等,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只有这些环节全部到位,才能使保护性耕作在本地区快速推广应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机局局长雷志学如是说。

基于此,在实施过程中,阜新县农机局采取了“三有”、“四动”和“五化”的有效措施:

“三有”首先是有发展思路,即中心示范、扩大推广、因势利导、创新机制、整村推进、全面实施。二是有发展规划和目标,到2010年,全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00万亩,2007年开始有选择地实施整村推进,2008年实施整县推进。三是有工作措施:加强领导,常抓不懈;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强化服务,指导到位;创活机制,加快发展。

“四动”一是行政推动。当地政府将保护性耕作纳入工作日程,做为农口的重点工作来部署。二是政策牵动。灵活运用项目资金,让许多犹豫观望的农民加入到应用行列中来。三是部门发动。深入研究搞什么样的耕作模式好,怎么搞农民易接受,怎么做见实效、花钱少等问题。四是农民自动。在示范区重点村积极开展典型引路,让农民真正感受到保护性耕作带来的好处。

此外,在项目管理上坚持做到“五化”:一是制度化,做到有章可遵,有规可循,有矩可执;二是标准化,严格执行效果监测规程的测定内容、时间、方法、取值范围,保证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真实;三是现代化,购置了地温测试仪、风沙采集器等先进仪器设备,进行效果监测;四是规范化,做到在说法上统一、应用的数据统一、资料的规格统一;五是可视化,各示范地块作物长势和机具作业等环节,都存有数码图片和录像资料,让人们看到保护性耕作不同阶段的效果。

 

渭南市:“五个一”的交响乐

十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农机推广站在保护性耕作中坚持“五个一”,即以试验示范为依托,始终把秸秆(覆盖)还田作为技术推广的突破口,把少免耕播种作为技术推广的关键,把宣传培训农民和机手作为技术推广的重点,把实现农民节支增收作为技术推广的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首先,建设高标准试验示范田,提升基地示范效应,并按照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深松、病虫草害控制四大技术要求,设计多种技术模式和配套机具进行对比试验,探索总结出了适合关中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灌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及模式。

拓宽推广思路,创新推广方式。成立直属作业队,在示范田为农户开展代耕代种示范作业;政策扶持,调动有机户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积极性;选派专业技术干部入驻村组,开展民情调查、机具调配和面积落实,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督促、检查、评比和奖励措施,调动村组干部参与技术实施的积极性。

加强宣传指导,强化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等活动,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组织项目组成员带技术、带机具深入示范区进村入户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好处,算节支增收账,面对面解答群众的质疑,手把手教群众使用新技术。组织有机户和典型示范户巡回宣传,让农民教育农民,农民代表说服农民群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玉米 耕作机具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