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饲料绿肥种植技术 > 苜蓿种植技术

西部紫花苜蓿种植的几点建议


饲草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对于我国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紫花苜蓿具有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生物固氮能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被誉为“牧草之王”,因此作为了首选牧草品种得到大力发展。

  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展紫花苜蓿产业,引进不少国外新品种,这其中不乏成功的范例,涌现了不少新的苜蓿产区,促进了我国紫花苜蓿产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由于盲目引种,造成大量损失。为了防止今后出现类似情况,以免造成投资方的大量损失,结合近几年的试验结果,对吉林省西部种植紫花苜蓿提出如下建议:

  1引种国外品种要慎重

  从2000年到2003年,我们先后引进了57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评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西部种植紫花苜蓿,应主要种植国内紫花苜蓿品种,首选品种应为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公农2号苜蓿、龙牧801苜蓿、龙牧803苜蓿以及草原1号苜蓿和敖汉苜蓿都可作为选择品种。由于国外紫花苜蓿品种普遍存在抗寒性较差,越冬极不稳定的缺点,因此,引进国外紫花苜蓿品种应慎之又慎。

  2引进国外品种应进行多年试验

  内蒙古自治区呼仑贝尔盟,1998年对引进的美国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小区试验,1999年引进种植了表现较好的13个紫花苜蓿品种,当年生长表现良好,2000年春季返青率达70%到75%,但到了2001年5月下旬,返青不到20%o。吉林省西部2000年春季和秋季种植的近800公顷紫花苜蓿,2001年安全越冬,2002年发生了大面积冻害,95%以上的紫花苜蓿被冻死,该品种是从1999年种植,2000年安全越冬的24个紫花苜蓿品种中选择出来的。因此,从以上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引进国外品种只进行1~2年的小区试验就进行大面积引种,是不科学的。

  按照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规定,国外引进的多年生牧草品种必须具有3~4年的适应性试验资料,才可以决定该品种是否适宜在当地推广。但根据我们所作试验的结果,此种说法也是不完善的。如果在3~4年的试验观察期间,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气候条件,得到的结果是否是正确的?因此,吉林省西部引种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一定要有3~4年的田间评比试验,而且试验期间要经历无雪覆盖的冬天,才有可能得到较为客观的结论。即使冬天很冷,极端温度很低,只要有雪被覆盖,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2002年吉林省西部引种苜蓿的大面积之死已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3苜蓿秋眠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近几年,随着国外苜蓿品种引进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内种子公司的宣传、炒作,对于苜蓿品种的秋眠性,国内产业界的许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但是许多人并不一定清楚苜蓿秋眠性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而是简单地认为苜蓿的秋眠性就代表了抗寒性,秋眠性强的品种就是抗寒性强的品种,秋眠等级为1~3的品种就可以在东北种植。

  苜蓿的秋眠性实际上是与日照变化有关的一种秋季生长特性,是对短日照的一种生长反应。在高纬度地区秋季日照长度的降低,引起苜蓿植株生长速度下降、枝条出现俯卧式生长,这种特性即为苜蓿的秋眠性。具有这种特性的苜蓿品种即为秋眠苜蓿,而不表现这种现象的苜蓿则为非秋眠苜蓿。在极端秋眠和极端非秋眠的品种之间还存在不同的过渡类型,并可依次将苜蓿品种分为不同的秋眠级。秋眠性只在秋季刈割后的再生过程中才能观察到。一般秋眠性极强的苜蓿品种在秋季的生长微乎其微,刈割之后恢复生长也很慢;而秋眠性弱的品种在秋季生长旺盛,且刈割后能很快得以恢复。一般苜蓿的秋眠性和抗寒性之间存在表型上的相关性,因此,传统观点认为,秋眠型强的苜蓿品种抗寒性强,但产草量相对较低,再生较慢;非秋眠型苜蓿产量高,再生快,但耐寒性差;半秋眠型苜蓿品种介于两者之间很多人甚至将秋眠性与抗寒性这两个概念相互替代,以至在评价苜蓿的抗寒性时并不测定越冬率,而是直接用秋眠等级来预测抗寒性。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呼伦贝尔盟紫花苜蓿种植时,美国专家根据美国的经验选用了13个秋眠等级为1~4的品种,主要为秋眠等级2~3的品种,才造成了当时的结果。我们的试验结果显示,国内北方几个主要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均高于国外紫花苜蓿品种,但秋季的生长速度却高于部分秋眠型的苜蓿品种,这于卢欣石的研究结果一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播量 抗寒性 种子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