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三膜覆盖高效栽培法




    七、扣小拱棚

    播种后按播种前给小拱棚规划的位置及时套上宽2.3米、高1.2~1.4米的小拱棚。每个小拱棚正好套2个大垄4行马铃薯。

    八、播后管理

    1、出苗期管理。出苗期一般要求10厘米土层日平均温度达10~15℃,催芽后播种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苗。这时期由于气温比较低,应以保温和提高地温为主,白天应揭开小拱棚膜,以利透气和提高地温,下午5点钟前小拱棚应及时盖草苫子保温。薯芽顶土出苗时及时在膜上划“十”字放苗。

    2、幼苗期管理。从出苗到形成一个叶序(团棵)为止,一般半个月左右。此期匍匐茎全部形成,且先端开始膨大。由于气温较低,以保墒保温提高地温为主,一般不浇水,适宜的田间持水量50%~60%。如确实干旱,可在小沟内浇“跑马水”,若过湿不利于提高地温。白天揭开小拱棚膜,保持气温在20~25℃,气温超过25℃时要注意揭中棚膜通风降温,下午太阳落下之前及时给小拱棚盖草苫子,使夜间气温不低于8℃。

    3、发棵期管理。从团棵到现蕾为发棵期,需20~30天。这时期要注意通风降温,白天不超过25℃,夜间注意保温;发棵后期应注意控制肥水,以利于由发棵向结薯的转化,控制秧势旺长。

    4、结薯期管理。①水分管理。结薯期的生长以细胞膨大为主,要求土壤水分供给充足而均匀,土壤湿度达田间持水量的80%~85%。开花期对水分尤为敏感,此时期缺水,减产50%左右;现蕾后及时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并灌一次大水,基肥施用不足的可结合浇水冲施少量磷钾肥;结薯后期,开花结实结束,应少浇和停止浇水,若土壤湿度过大,块茎表皮易开裂,呼吸受阻,易生疮痂病,不耐贮藏,影响产量和品质。②温度管理。整个结薯期间要特别注意通风调温。随着气温的升高,晴天要增加通风时间,白天控制在23℃以下,夜间上半夜控制在15℃左右,下半夜维持在12℃左右,适当拉大昼夜温差。如土壤湿度过大,可将地膜揭起,以利通风散湿。

    九、防治病虫

    1、马铃薯常见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疮痂病、粉痂病和环腐病。①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病斑黑褐色圆形、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上有同心轮纹。②晚疫病主要侵害叶片,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周围呈黄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生成一圈白霉,干燥时不见白霉,但不易破裂。③疮痂病薯块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④粉痂病主要危害薯块及根部。薯块染病初在表皮上呈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以后形成直径3~5毫米的“疱斑”。“疱斑”破裂后,下陷呈火山口状,皮下组织散发大量深褐色粉状物。根部染病,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⑤环腐病地上部感病有枯斑和萎蔫两种。薯块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乳黄色及黑褐色,皮层出现环形或弧形坏死,故称环腐。带病的种薯即使能发芽出苗,也会形成病株,根茎维管束变褐,有时病蔓溢出白色菌脓。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薯和前面提到的种薯消毒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特别是增施钾肥可增强其抗病性。生长期间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株,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兼治早疫病和晚疫病。单治早疫病可用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治晚疫病可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疮痂病、粉痂病和环腐病,除了选用无病种薯和种薯消毒外,生长期间还没有较好的药剂防治。防治环腐病,切块播种时,切刀用75%酒精消毒,播种时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种薯。

    2、危害马铃薯的主要害虫为瓢虫、蚜虫等。防治瓢虫可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功夫3000~4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3000倍液等交替使用,7~10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防治蚜虫每667平方米可用20克5%蚜大扫兑水 50千克,均匀喷雾,蚜虫集中部位要重喷。

    十、及时采收  马铃薯成熟时,茎叶淡黄,基部叶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收获应选择晴天、土壤干爽时进行,避免薯块损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饼肥 疫病 地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