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茶叶种植技术

茶园除草剂使用技术


茶园杂草对茶树的危害很大,它与茶树争夺土壤养分,尤其在天气干旱时情况更为严重。此外杂草还会助长茶树病虫害的滋生蔓延,给茶树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不利影响。人工锄除杂草效果较好,但工作效率不高,寻找安全、高效的除草方法显得翕加重要。茶同化学除草是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具有使用方便、除草效果好、节省大量人力、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使用化学除草一般比人工除草成本降低50%以上,因此在各地茶园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茶园安全使用除草剂,在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介绍茶园安全使用除草剂的体会,以供茶园除草时选择参考。 
   
  1 茶园常用除草剂 
   
  1. 1 草甘膦 又名镇草宁、农达,属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其内吸传导性强,选择性小;对人畜低毒、对天敌安全;对茶园中大部分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有效,尤其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效果良好。除草方法为每公顷用10%水剂3.75-11.25L对水450-1.125kg,在杂草盛发期定向喷雾。 
   
  1.2 百草枯 又名克芜踪、对草快,属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其对人畜毒性中等;能防除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对一、二年生杂草防效好,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地上绿色部分,但不能杀死地下部分。除草方法为每公顷用20%水剂2.25-3.75L对水750-1125kg,在杂草盛发期,杂草高度不超过15cm时定向喷雾。 
   
  1.3 茅草枯 又名达拉朋,属低毒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它能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特别对多年生深根杂草防效良好。除草方法为每公顷用60%钠盐粉剂3-15kg对水1125-1500kg于杂草出苗后定向喷雾。 
   
  1.4 扑草净 又名割草佳,属低毒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它可被土壤粘粒吸附在0.5cm表土中,形成药层,使萌发出土的杂草幼苗接触药剂,持效期约2个月。对茶园中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有良好防效。在一年生杂草大量萌发初期,土壤较湿润条件下,每公顷用50%可湿性粉剂3-6kg对水750-1125kg,喷雾土表或与细土拌匀后土施。 
   
  2 注意事项 
   
  2.1 合理选择除草剂 不同除草剂之间在杀草作用和杀草种类等方面有所差别,同时不同茶区、不同茶园和不同季节杂草的优势种群不同,选择除草剂时,必须根据茶园杂草发生种类、杂草生长时期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尽量选用杀谱范围较广的除草剂,同时要做好除草剂的合理轮换或交替使用,以防杂草产生抗药性和防止杂草群落发生演变。由于除草剂除草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局限性,生产上常采用合理混用除草剂,综合各剂功效。提高防除效果,降低成本。混用时要根据除草要求和除草剂的功效,尽可能做到杀草范围不同、有效期长短不同、见效快慢不同、除草机理不同的除草剂混用。但混用时一定要考虑彼此间有无拮抗作用或其他副作用.可先取少量进行可混性试验,若出现沉淀、絮结、分层、漂浮变质、安全性发生改变,则不能混用。同时还要注意混剂增效功能。 
   
  2.2 合理选择施药方法与时期 这是合理安全除草的关键。应根据杂草种群和选用的除草剂选择施药方法与时期。土壤处理法除草时应在无露水条件下进行,茎叶处理法除草最好应选择无风的晴天施药,以免茶树沾着药液而受害。适时用药是茶园化学除草工效高低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掌握在杂草生长的旺盛前期施用除草剂,既高效,又省药。除草剂在茶园使用的次数,应视茶园草情而定,对于以马唐、狗尾巴草、早熟禾、看麦娘、繁缕等簇生卷叶为主的杂草茶园,年喷药1-2次,第1次在4-5月间,第2次在6-7月间。对于春、夏、秋季都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可以在春夏之间的5-6月,以及夏秋之间的7-8月,各喷施1次盖草能,每次每公顷施用剂量为450ml对水450kg喷雾,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2.3 使用剂量和浓度 除草剂使用前应先以最低安全剂量小面积试验,综合具体土质、墒情、草情,考虑茶园小气候,严格按规定的剂量范围选择用药浓度、用药最,做到喷施均匀。除草剂使用剂量和浓度,应依茶园杂草种群密度和发育程度而定,大草重施,嫩草轻施。一般而言,同一种除草剂用于防治茶园一年生杂草的每公顷用剂量要比杂草茂密的或草龄大的多年生杂草的每公顷用量少30%-50%,而对于苗圃以马唐为主的敏感性杂草,其每公顷用剂量还可以比防治一年生幼龄杂草减少30%-50%。总之,在使用除草剂时应根据茶园杂草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剂量和浓度进行防治,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过重势必会使下一代的杂草产生抗药性,还会产生药害,过轻则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除草剂 茶园 除草 剂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