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化病是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因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呈现出的叶片及部分膨大期果实黄化甚至白化现象。在陕西关中地区主要苹果产区都可见到。其他作物如桃、杏、李等多种果树上也有发生。
在2003-2004年度,黄化病发病面积较大,导致果品口感差、糖分低、硬度小、耐贮性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果农经济收入及生产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果农们采用了叶面喷洒、灌根、挂吊瓶等多种矫治办法,但大多都收效甚微。
本公司对对其成因及矫治从开展了一些工作,现就取得的结果和成效作一简单总结,期望与广大农技工作者交流商榷。
黄化病的形成一方面湿由于根系或叶片受损或受病原菌体侵染,常见的原因是由于与叶绿素合成障碍引起。我们在关中部分地区果园和蔬菜大棚中选取了黄化病发生严重的数十个样地,分别在一个生长期的休眠、坐果、果实庞大三个时期采取了土样,并同时采取了同等性质的正常果园土壤作为对比,对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有机质、以及铁、硼、锌、锰等中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
经过分析发现,大部分黄化病是因某种营养元素绝对或相对营养不良引起,而营养不良的发生主要有两点:
一、营养元素绝对缺乏:作物对铁、硼、钙、锌等元素的吸收除少量根外追肥外,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取得,如果土壤中该元素缺乏,必然导致供应不足。随着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大量施用,土地产出量激增,而微肥却没有得到与大量元素同等的重视,结果一味地补充大量元素而忽视中微量元素,必然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枯竭性消耗,造成缺素。
二、营养元素相对障碍:所谓相对障碍是指土壤中某种营养元素绝对值并不低下,但是因为其他因素导致作物不能够正常吸收利用。即土壤中并不缺乏上述营养元素,只是不能吸收利用环节出了问题。
除了因根系病态而产生吸收障碍外,土壤营养环境是造成吸收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作用:铁、镁、锰等元素在扩散过程中易与土壤中的磷酸根、氢氧根、硫酸根等离子形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质,难以为作物吸收,称固定作用。近年来许多果农片面追求高产而大量施用能促进生殖生长的磷肥,导致土壤中磷酸根浓度大增,使固定作用更加严重。陕西杨凌示范区蒋家寨蒋某的猕猴桃园长年为黄化病困扰,笔者在该园调查时了解到,园中土壤速效磷含量高达280毫克/千克,超出正常值5倍之多,而且还打算再追施100公斤过磷酸钙。笔者建议他将计划追施的两袋磷肥省掉,其它管理措施按原计划进行,数月后,蒋某打来电话说,往年几乎每颗果树都黄,今年却几乎每颗树都不黄了。
(2)迟滞作用:硼、铁、锰等元素在土壤中移动速度要慢于氮、钾等营养元素,即到达根系的时间较长,那是因为它们在土壤中的移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阻碍,其中土壤质地是主要因素, PH值高、粘性强、易板结的土壤对其阻碍作用更大。黄化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往往地势低洼、土壤粘性较强,其原因就在于此。另外,大量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
(3)竞争作用:果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主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而一定作物的交换能力(与果树根系、土壤质地、灌溉条件等因素有关)是一定的,在土壤中移动速度较慢的一些中、微量元素在与之竞争的大量元素数量过多时,就很容易造成营养障碍。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针对缺钙症治明显的果树进行土壤测定,测其钙含量却往往达到4000毫克/千克以上,并不缺乏,而其叶片钙含量却往往不足,这种现象就主要是竞争作用与迟滞作用共同引起的。
实际上,果树中、微量元素吸收障碍往往是这三种因素共同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三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野生果树却罕有发生黄化病的,那是由于土壤对养分的缓冲调节能力及果树自身对养分的选择吸收能力调控的结果,二者共同作用,以满足果树营养均衡需求。但采用人为耕作之后,人们依靠改良果树品种、大量施用化肥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但化肥的施用却很难做到合理、适量、适时,这样就会导致局部一种或数种养分浓度过高,直接影响其它养分的正常流动、吸收,甚至导致土壤板结、质地破坏,久而久之,土壤、果树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到破坏,黄化病也就发生了。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在一些地方对果树黄化病进行了相应的针对性治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sg/26/2008-12-29/93502.html